卡倫 霍妮(Homey Karen 1885-1952)
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心理學傢1885年9月16日齣生於德國。1913年.獲柏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18--1932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並創辦診所,開業行醫。在此期間,霍妮由於對弗洛伊德關於女性性欲的看法錶示不滿而離開弗洛伊德的正統學說,並在雜誌上發錶瞭大量關於女性問題和駁斥弗洛伊德觀點的論文。1932年.受 F 亞曆山大的邀請赴美,擔任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長。1934,居紐約.創辦瞭一所私人醫院,並在紐約精神分析研究所培訓精神分析醫生。隨著她與弗洛伊德正統理論分歧的增大,促使她與弗洛伊德派決裂,退齣瞭紐約精神分析研究所。1941年,創建瞭美國精神分析研究所,並親任所長。1952年12月4日逝世。
《神經癥與人性的成長:為自我實現而奮鬥》是霍妮的代錶作之一,對弗洛伊德理論進行係統批判,闡述瞭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分析學理論。霍妮是知識女性的一麵旗幟,是精神分析學園地的一朵奇葩,也是女性心理學的開拓者。霍妮年輕時接受弗洛伊德派的精神分析訓練,但在此後的生涯中卻公然與弗洛伊德派決裂,分庭抗禮,自創門派,獨樹一幟。這在當時確實具有過人的膽識。
第一章 1 基本焦虑:当一个小孩在童年时期没能得到持续的爱时,他会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潜在的充满敌意的世界里,他会强烈的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最原始的基本焦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富人家的孩子性格更好更优秀的原因。没有了金钱上的窘迫,大部分的父母更可以全...
評分这注定又是一本我没有能力评价、不敢妄谈评价的书。 我读得很慢,大概8分钟/页。只能读完后来写点阅读时的感觉。 这个版本的翻译仍然阅读困难,终于找到了英文版,可以对照着看,需要的留下email。
評分 評分第一章 1 基本焦虑:当一个小孩在童年时期没能得到持续的爱时,他会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潜在的充满敌意的世界里,他会强烈的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最原始的基本焦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富人家的孩子性格更好更优秀的原因。没有了金钱上的窘迫,大部分的父母更可以全...
必看。
评分必看。
评分這本書前半部分翻譯。。。真給勁,一段話我得琢磨一小時中文。建議有條件直接看原版
评分森田認為神經官能癥人有嚴苛自省傾嚮,而霍妮認為神經官能癥有理想化,自我攻擊的傾嚮 兩者本質都是追求完美理想主義型人格 考恩認為他們太看重社會性自我而不重視本我,不夠愛自己(多問問自己的感受,確保內部的滿足感,跟承擔外部賦予我們的責任一樣重要) 人要實現自己,隻有認同自己,愛自己但不把自己理想化,有悲傷但不能把感情隔離,愛他人但不依附他人 被抑製的自我/無自我/社會認同/高道德感/自我貶低(低自尊)/自我攻擊/嚴苛自省 這種自我貶低是由強有力的禁忌來維持的,不準許他逾越他為自己規定的狹窄的範圍,自以為是對自己高要求,取得道德上的優越感 東西方社會的個體自我構建的文化根源不同 西方文化中個人主義背景下的自尊/尊嚴等個人情感都是以個體感受作為發源點,而中國社會講求的是“大和諧”、社會協同、集體利益
评分森田認為神經官能癥人有嚴苛自省傾嚮,而霍妮認為神經官能癥有理想化,自我攻擊的傾嚮 兩者本質都是追求完美理想主義型人格 考恩認為他們太看重社會性自我而不重視本我,不夠愛自己(多問問自己的感受,確保內部的滿足感,跟承擔外部賦予我們的責任一樣重要) 人要實現自己,隻有認同自己,愛自己但不把自己理想化,有悲傷但不能把感情隔離,愛他人但不依附他人 被抑製的自我/無自我/社會認同/高道德感/自我貶低(低自尊)/自我攻擊/嚴苛自省 這種自我貶低是由強有力的禁忌來維持的,不準許他逾越他為自己規定的狹窄的範圍,自以為是對自己高要求,取得道德上的優越感 東西方社會的個體自我構建的文化根源不同 西方文化中個人主義背景下的自尊/尊嚴等個人情感都是以個體感受作為發源點,而中國社會講求的是“大和諧”、社會協同、集體利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