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和樂,改名玉堂、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福建龍溪人。
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1919年後留學美國、德國。1923年迴國,在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任教、支持愛國學生運動。1926年去廈門大學任教,寫雜文,並研究語言。1932年後陸續創辦《論語》、《人世間》、《宇宙風》,推動小品文的創作,成為論語派主要人物。1936年旅居美國。1947年人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學校長。1966年定居颱北。
《當代世界學術名著•中國新聞輿論史》集中體現瞭一代大師林語堂的新聞傳播思想。書中介紹瞭我國古代幾次輿論高潮的特點,剖析瞭輿論自由的權力是構築民主社會基礎這一觀點。盡管報刊的發行量很大,但這對新聞自由卻是一種嘲諷,文明進步所帶來的裨益隻有動物王國可以享用,而人類還遠未觸及,除非人們受到傷害的時候有申訴和抗議的自南。
没有是非观,根子就在自己的文化里。一整套犬儒文化被极力推崇甚至成为经典,统治者是主谋,谁是帮凶? 在野就要民 主,上台就要搞专 制,历史不断重演。
評分手头没有英文版,仅凭常识来断定,人大版就有不少错误。 例如: 23页,谈古代歌谣,引了一首汉代歌謠“車班班,入河間……”,竟然发生串行,将接下来的几句作为另一首了。 28页,“东汉历史上曾接连产生了六个实际上统治着整个朝廷的女强人式皇后...
評分还是古代部分的舆论分析更见其意义。后面近现代部分都是史料,还不及方汉奇那课本来得详细,不过,奇闻异事倒是诉说得详尽。另外,林大师论及的在中国古代媒介缺失的社会环境下,社会文人学士以及有识之士在舆论形成方面所做的努力。只是,我的疑问是,书中论及的舆论行...
評分手头没有英文版,仅凭常识来断定,人大版就有不少错误。 例如: 23页,谈古代歌谣,引了一首汉代歌謠“車班班,入河間……”,竟然发生串行,将接下来的几句作为另一首了。 28页,“东汉历史上曾接连产生了六个实际上统治着整个朝廷的女强人式皇后...
還是古代部分的輿論分析更見其意義。後麵近現代部分盡是史料,還不及方漢奇那課本來得詳細,不過,奇聞異事倒是訴說得詳盡。另外,林大師論及的在中國古代媒介缺失的社會環境下,社會文人學士以及有識之士在輿論形成方麵所坐的努力。隻是,我的疑問是,書中論及的輿論行程,其實隻是一種學士將讀書人階層觀點“上傳”至皇帝處的一種集體行為,與現代意義上報刊的“下達”作用相去甚遠。而橫嚮相比,外國報刊的興起來源於商業之需,中國古代的輿論形成更有“文人論證”的意味。
评分古代部分讀來有味,民國之後史料知之甚少,難勘其餘。林先生有許多妙喻,例如騎士和賽馬,例如文人筆仗不抵婦女吵嘴之類,自嘲之外亦備一笑
评分古代那一部分的輿論史很有意思~特彆是詩歌部分~到“現代”就不夠詳細瞭~
评分過得去
评分還是古代部分的輿論分析更見其意義。後麵近現代部分盡是史料,還不及方漢奇那課本來得詳細,不過,奇聞異事倒是訴說得詳盡。另外,林大師論及的在中國古代媒介缺失的社會環境下,社會文人學士以及有識之士在輿論形成方麵所坐的努力。隻是,我的疑問是,書中論及的輿論行程,其實隻是一種學士將讀書人階層觀點“上傳”至皇帝處的一種集體行為,與現代意義上報刊的“下達”作用相去甚遠。而橫嚮相比,外國報刊的興起來源於商業之需,中國古代的輿論形成更有“文人論證”的意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