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周作人 回忆录 随笔 自传 中国文学 文学 中国文化 文化
发表于2025-02-02
知堂回想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是周作人晚年的一部自述传,是作者最后、也是篇幅最长的作品。全书共分四卷,文笔平和冲淡、亲切而不失幽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连载的方式,首发于《南洋商报》,1970年在香港出版单行本。书中保留了许多现代文学、社会的重要史料,又在追述往事中节引了大量作者以前有关作品,堪称反映周作人一生著述旨趣的“集大成”之作。
《知堂回想录》是周作人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毕生篇幅最大的著作。“文中多有跑野马处,或者还跑的不很够,亦未可知。但野马也须在圈子里跑,才有意思,这却极不容易耳。”大致仍旧遵循一己惯常路数,行文风格亦是典型的“知堂体”。 《知堂回想录》本拟写至五四为止,末了却将一生经历写出,其中多有过去未介绍者,叙述往事间或移用此前有关作品,又抄引自己多篇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讲,谓之“集大成”亦无不可。
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
“寿则多辱”
评分“寿则多辱”
评分就版本而言,错字很多。不知是知堂之笔误,还是编辑之懒惰。止庵本不得,故不得比较而知。 内容而言,特为有趣。对于周作人思想有兴趣的学人,不可不读。
评分就版本而言,错字很多。不知是知堂之笔误,还是编辑之懒惰。止庵本不得,故不得比较而知。 内容而言,特为有趣。对于周作人思想有兴趣的学人,不可不读。
评分就版本而言,错字很多。不知是知堂之笔误,还是编辑之懒惰。止庵本不得,故不得比较而知。 内容而言,特为有趣。对于周作人思想有兴趣的学人,不可不读。
这是198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钟叔河编辑出版的《周作人回忆录》之后,内地所见的一个比较早的版本。余生也晚,这是自己第一个接触到的版本,也是继中国广播电视版《周作人散文》之后的又一大惊喜。原书现不在身边,不过这里所标的1998年出版似乎有问题,因为我记得在硕士论文中就...
评分在我印象中,第一次对周作人的了解始于舒芜的一本书——《我思,谁在?》,里面有很多关于周作人的文章。那是一次偶然在学校图书馆书架间胡乱翻看时看到的,当做文坛八卦来读,还借了回去。具体内容现在已经忘记,只是有几个标签仍然记得,分别是鲁迅的弟弟、文坛领袖和“汉奸...
评分上次发愿读一读周作人,每晚多多少少看些,到今天,竟将《知堂回想录》上下集看完了。早就说过我这人缺乏大局观,要写全书的观感当然不行,可是一字字一行行读来,隐约的一个“寂”字浮现,挥之不去,说又说不明白。若知堂老人于地下得知有我在说他的一生无非寂寞、静寂乃至圆...
评分没点年纪,读不了周作人,之前每翻每别扭,觉得无趣乏味又唠叨,不解为何鲁迅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把周作人小品文列为国人第一流,其它皆不入他法眼。 看这回忆录,大概开始有点小感觉。 周作人拿写文章当说话儿,说到哪儿是哪儿,也不修辞,也不夸张,读起来又似乎缺乏文采...
评分拉杂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知堂随想录》,古人云“读其文,想见其为人”,而于知堂,我却始终没有这样的想法,总觉得他是一个需要远观的文人。 自认为也读了一些书,了解了一些作者,但总觉得知堂是最能吸引我的一个人,他是那样一个真实的存在,读其书可以照见内心许多...
知堂回想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