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伯格(John Berger, 1926- ),小说家,画家,艺术史家。1926年出生于伦敦。1946年从军队退役后进入Cen tral School of Art和Chelsea School of Art in London学习。1948至1955年以教授绘画为业,曾举办个人画展。 1952年,开始为伦敦的New States man杂志撰稿,迅速成为英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此后他更有多部艺术专著和小说问世。最近30年,伯格生活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法国小村庄中,山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令他着迷,并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在西方,约翰·伯格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评家、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每日电讯报》问:“今日,还有谁能如约翰·伯格一般,这样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看待艺术,看待艺术与时间、与景观、与社会生活呢?”
地志学书写与记忆术 ——梁文道谈约翰•伯格之二 编 者:谈一谈您读完《我们在此相遇》的感受吧。 梁文道:首先,伯格是一个很好的作家。今天大家对他的认识是艺术评论家,其实他写小说的历史比他写艺术评论还早,做文学创作的经历非常非常老。他从开始就是一个时事评...
评分对于约翰伯格而言,逝去数十年的母亲,一个活着的人,或者已经死去的,一个亲人或者启蒙导师,一个朋友或者情人,无论他们原本生活于或者死于哪座城市,总是能够经由梦幻之河泅渡到另一个真实存在的特定城市里,与他再次相遇。 艺术批评家,作家,画家,政治评论...
评分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传人 ——梁文道谈约翰•伯格之一 说明:约翰•伯格,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写作者与知识分子之一,其在文学、艺术批评、时政评论等方面的成就与影响,尚待中文读者进一步认知。借《我们在此相遇》中文版出版之机,我们邀请著名公共知识分子梁文道先生...
评分我的2011年度之书。 1 《我们在此相遇》( Here is Where We Meet )由约翰·伯格在暮年写就,为悼亡录,“一本以七个城市串联而成的记忆之书,死亡之书,爱之书,成长之书”。我去台湾时买回这本,后来发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已有引进版,译者同为台湾人吴莉君。 2011年...
评分你来到我身后,用双手蒙住我的眼,要我猜你是谁…… 年逾八十的英国老头约翰·伯格曾说:“我认为一个写作的人,应该勤于见证身边正在发生的重要事情;即使书写所立即产生的力量,可能看似微不足道、或一时被人忽略,但不要顾虑这些,还是要写。“书写”有着一种非常潜沉的生...
回忆…看到现在觉得不适合我…确实读不了散文这一类东西,别人的思绪飘到哪我怎么跟得上理解的了?
评分买到了!!!!在卓越上的最后一本
评分读的第一本伯格。这个季节十分适合阅读的一本书。碎裂的片段如同一个个鬼魂,无言深沉,只觉着微照着火光,伯格记忆深处里的死亡、爱情以及所有情绪都随着时间不断变换与破碎,但最终又长久地遗留在了一处。觉得既远又近,一阵抚慰涌上心头,关于solitude的共鸣,但是却又不得不为此而惊觉这是读者和作者共同的孤独。
评分约翰伯格的书还是最爱这本,看完中文版又美滋滋买来原版看一遍。I am the handle of your hoe,the gate of your house,the wood of your cradle and the wood of your coffin...
评分I always saw you in somewhere else. Admiring how Berger were interacting with the death in a vivd living place. Reminded me of all the familiar places I have been. But more touching.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