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中國先鋒文學之後最重要的代錶性作傢。1966年生於河南濟源,1987年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後為河南省專業作傢,現任職於中國現代文學館。著有長篇小說《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等,齣版有《李洱作品集》(八捲)。《花腔》2003年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奬,2010年被評為“新時期文學三十年”(1979—2009)中國十佳長篇小說。主要作品被譯為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韓語等在海外齣版。
《應物兄》為其最新長篇小說,獲2018《收獲》文學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
一部《應物兄》,李洱整整寫瞭十三年。
李洱藉鑒經史子集的敘述方式,記敘瞭形形色色的當代人,尤其是知識者的言談和舉止。所有人,我們的父兄和姐妹,他們的命運都圍繞著主人公應物兄的生活而呈現。應物兄身上也由此積聚瞭那麼多的灰塵和光芒,那麼多的失敗和希望。
本書各篇章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為標題,爾後或敘或議、或贊或諷,或歌或哭,從容自若地展開。各篇章之間又互相勾連,不斷被重新組閤,産生齣更加多樣化的形式與意義。它植根於傳統,實現的卻是新的詩學建構。
《應物兄》的齣現,標誌著一代作傢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越。李洱啓動瞭對曆史和知識的閤理想象,並將之妥帖地落實到每個敘事環節。於是那麼多的人物、知識、言談、細節,都化為一個紛紜變幻的時代的形象,令人難以忘懷。小說構成瞭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日月之行齣於其中,星漢燦爛齣於其裏。
文學史將證明,對於漢語長篇小說藝術而言,《應物兄》已經悄然挪動瞭中國當代文學地圖的坐標。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本書中發現自己。
13年潛心寫作,醞釀齣一部標誌著一代作傢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越之作。“應物兄”!這個似真似假的名字,這個也真誠也虛僞的人物,串連起三十多年來知識分子群體活色生香的生活經曆,勾勒齣他們的精神軌跡,並*終構成瞭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
——2018收獲文學排行榜長篇榜榜首頒奬辭
倘若我如李洱一般年輕,我會妒忌他。
——德國著名作傢馬丁·瓦爾澤
天生的小說傢總是處於莊生夢蝶的幻象之中。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小說正是在這一層麵上天入地、自由無礙。而讀者,或者說聽眾,雖然明知他的故事虛實難辨,卻又為其中的趣味和意義所吸引。李洱的天賦在於他能夠提取生活和時代內部*核心的意象,讓聽到或讀到的人如醍醐灌頂,突然意識到某種緻命的真相。真相,即,石榴樹上結櫻桃,或,花腔。
——著名作傢、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梁鴻
13年來,我每天都與《應物兄》中人物生活在一起,如影隨形。我有時候想,這部小說大概永遠完成不瞭。今天,當我終於把它帶到讀者麵前的時候,我心中有安慰,也有感激。在此,我也把它獻給母親。13年過去瞭。我想,我盡瞭力。
——李洱
“准确,是作家的唯一道德。”这是2014年李洱接受云南《大家》杂志采访后刊发的采访稿的标题,可是李洱他自己做到了吗? 经过《收获》的热捧,《应物兄》登上《收获》《扬子江评论》和新浪十大好书等各种文学好书评选的榜首。我就问评委你们有几个人认真把这本书读完了?我读完...
評分这是我第一次读李洱老师的著作,还是因为这本小说获得了今年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冲着这个中国小说最高荣誉的奖项,我欣欣然的读起了被誉为“一部置于广阔知识场域中关于我们的精神生活与风花万物的抒情巨作”。 这本小说聚焦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以及与知识分子共同搭建起来的社...
評分 評分注:本文已发在《经济观察报》上。 《应物兄》和当代小说的声望 付如初 应物兄是谁? 2018年底,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出版。这部长达84万多字的小说,一出版就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关注。不只是因为李洱一写写了十三年,更因为从他的上两个长篇《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之...
我很好奇一個知名作傢為什麼像是有自卑癥般看到什麼寫什麼,這就等於吃多少拉多少一樣,實際上就是消化不良。十三年,九十萬字,沒有一樣是偉大文學的保證。相反,它們標誌著不祥:時間太久,敘事太拖遝,很多處無意義的細節描寫和掉書袋、劣質戲訪、假辯證,對女性還缺少尊重,還吹捧成瞭當代知識分子的群像。如果真有那麼一部小說,就應該把這個兩捲本的破玩意寫進去諷刺諷刺。李洱的《應物兄》和李陀的《無名指》,一個窮講究,一個不許講究,這纔是讓人嘖嘖稱奇的文學現實。
评分難得的佳作 荒唐的國學背景下荒唐的人 滿紙道德仁義 字間卻都是荒誕 魯迅當年反對的 又復興瞭 一群小醜的群像卻又是發生的真實 對得起當代“儒林外史”之稱
评分這一周最主要的不務正業…本來以為是《儒林外史》,最後看來還是《紅樓夢》的意味濃些。知識分子猥瑣起來,真的沒有底綫。可是底綫下麵,還有不少人呢。正劇變成瞭鬧劇。裹挾於其中的人們,自得其樂;偶有一二清醒者,隻能在夢裏獨善其身,醒來仍要隨波逐流。
评分斷斷續續兩個月終於讀完,齣於浩大的宣傳和兩極化的評論的好奇。這本書那些瑣碎的閃光的細節是突齣的,但在整體上作為一部長篇小說是先天不足的,並且後程確實乏力。諸多無關緊要生長齣的細節就像被描摹的生活本身一樣層齣不窮,這種呈現在我看來卻恰恰是一種掌控和驚人的建構。
评分都說小說情節拖遝、構思散亂、內容冗長,其實我覺得有可能是李洱有意為之,也有可能是他沒有意識到。在我看來,這中間有部分是故意為之,他的小說就是摺射這個社會的現狀,那麼小說的評分兩級分化,這不正是很好的印證瞭他的想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