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阎连科 散文 中国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父亲 文学 随笔 非虚构
发表于2025-02-09
我与父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荒诞现实主义大师剖析自我的真情之作:在我所有作品中,这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奖项和盛誉都太轻了。
◆独家收录阎连科真挚长文《被我走丢了的家》,理解父辈的生活,看清自己的命运。
◆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散文协会和《新京报》《中国图书商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评为年度优 秀作品。
◆读完这本书,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一趟精神上的返乡之旅。
《我与父辈》是一部长篇散文作品,是阎连科对父辈的一次写作祭奠,是一个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
“我不断地回家、回家、再回家,把写作《我与父辈》当成一种赎罪和忏悔,直到觉得自己又是那块土地的儿子了,才可以重新上路远行。”
◆只有经历了灾难幻灭的人,经历了死亡般窒息的人,才能够正视乡村社会的深层隐语,阎连科把那些痛感统统压在自己的身上,去为一个民族背负黑色的棺椁并踩出一道道的墓志铭。
——鲁迅纪念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孙郁
◆连科天生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又是当代中国*有探索勇气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从不重复自己的写作经验,每一部都具有小说形式的探索性,开掘着新的令人喜悦的思想深度。
——复旦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陈思和
◆阎连科有一种愣劲,强行穿过荒诞地带,有一种不妥协的精神。或许他本来就是中国当代小说家中的共工,他为什么就不能头触不周山呢?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陈晓明
◆阎连科以一种令人迷恋的崇高挑战叙事的极限,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提醒我们应当直面我们不敢直面的现实,记住我们可能已经忘却的记忆。
——文学评论家 程德培
阎连科
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田湖,1978年应征入伍,1979年开始写作,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冼为坚中国文化客座教授。
曾获第一、二届鲁迅文学奖及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入围2012年度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短名单、2013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获得第十二届马拉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2014年卡夫卡文学奖、2015年日本推特文学奖、2016年第六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
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越、法、英、德、意、荷、挪威、以色列、西班牙、塞尔维亚等二十多种语言出版。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 《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炸裂志》
中篇小说 《年月日》《黄金洞》《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
短篇小说 《黑猪毛白猪毛》
散 文 《我与父辈》《田湖的孩子》
我知道我永远无法离开那片土地的,也无法真正回去,可现在摇摆摸索着不知道往哪里走,是困在这路上了。 很大程度上是被阎连科的自责自省打动的,村庄没变,是出走“背叛”它的人变了。通过书写回到过去,把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用笔剖开,写自己的视角和记忆,却能显出家族和村庄史的厚重。
评分我知道我永远无法离开那片土地的,也无法真正回去,可现在摇摆摸索着不知道往哪里走,是困在这路上了。 很大程度上是被阎连科的自责自省打动的,村庄没变,是出走“背叛”它的人变了。通过书写回到过去,把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用笔剖开,写自己的视角和记忆,却能显出家族和村庄史的厚重。
评分朴拙,热忱,举重若轻。谈不上自我解剖,回忆却像故乡窗台上的玻璃,月亮照着黑凛凛压过来,直面那一扇清冷的白。老老实实讲故事,不卑不亢谈人生。对于生死,哺育,尽孝,乡愁的描写皆是老生常谈,但在平实中自有力量,流畅而丰满。重新思索我们这一代人逃离家乡的意义,还有难以割裂的情感与传承。如他所说,那是一堵完整的墙。
评分我们总是在反抗父亲,极力证明自己与他的不同,可是越长大,却发现很多东西是延续的……
评分时至而立之年的我,并不能达到像阎连科一样的领悟。对于我的家乡、父辈一代人,我从小就有着想远离的愿望。我希望我的人生不是在上一辈的轮回中重复,我盼望着生活开启的新篇章。 然而,生长之地,即是恩赐,又是诅咒。我在父辈那一代身上学到坚韧、刻苦、勤奋,也在他们哪里继承了偏执、悲情、脆弱。我在一次次的还乡之中,企图去中和这些冲突、矛盾,处理之中,失败多于成功。 在这本书中,我也仿佛看到了这种宿命感。
阎连科,中国著名作家,1958年生于河南嵩县农村,1978年高考落榜后参军入伍,逃离土地一直是他生活的奔头和写作的动力。 他曾获得捷克卡夫卡文学奖和日本twitter文学奖,还先后入围法国费米娜奖、亚洲布克奖、西班牙塞万提斯奖等国际文学奖。 有人说他是“荒诞现实主义”,也有...
评分从很久很久时候起,农村与城市之间就有了一个天然的鸿沟——人们或是有意,或是无意,就是真实地图上的那道北纬38度线,或者如很久之前小学课桌上的那道小刀划出的“三八线”一样,隔开了农村与城市,其实更准确地说是农村人与城市人。只不过,有些农村人后来进城了,从此变得...
评分对于父亲,作为儿女的我们与他有着血脉之间的关联,有着扶养之恩。父亲就如一座高山,他是一个家庭的脊梁,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也是每个家庭的心脏。 从小到大,从生到死,对于父亲我们总是有着许多无法言说的爱和恨,也有着为人父的责任和无可奈何。 古往今来写父亲的文章不...
评分 评分李泽厚在《美的历程》里“青铜饕餮”一章中写道:“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了野蛮的、几乎是动物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真相。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就大历史的演进而言,李泽厚...
我与父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