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传记 林语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语堂研究 中国文学 钱锁桥 新民说 名人
发表于2025-04-10
林语堂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内容简介
1895年,林语堂出生在福建漳州的山村,自十岁时离开故土,毕其一生,辗转旅寄。在国内,考究语言,创办报刊,为当时文坛一开“幽默”新风;在国外,针砭时事,引介东方,以独有见地诠释“吾国与吾民”。
这部传记,笔路延绵,跋涉文山史海,溯沿思想轨迹,寻绎其生平,藉以重新发现不仅仅是作为文学家的林语堂,更欲还原出兼批评家、哲学家、思想家等多重身份的林语堂。
鲁迅、胡适、林语堂,他们的精神遗产,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重要知识思想资源。而林语堂留赠后人有形及无形的一切,将对新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别有深远的启发意义,亦为跨文化交际与互动带来崭新的理解。
▼编辑推荐
◉题材新颖。本书有别于市面常见的、着重描写生平事迹的林语堂传记,尤其关注林语堂思想层面,认为他与鲁迅、胡适二人,共同构成中国现代思想纵横轴上的三个坐标。
本书以现代中国知识史、尤其是中美知识交往史为背景,追溯林语堂穿梭中西文化的跨国之旅,考察其中、英、德三语创作,展露中国现代文化最重要的遗产之一。
◉作者征用第一手材料,特别是挖掘、翻查了大量国外书信文献,使读者能够更完整、深入地了解林语堂的思想内核与演变轨迹。又以历史学家的严谨考证与跨文化理论视野相结合,重塑林语堂在现代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经典地位。
▼媒体推荐
◉
在中国知识圈内,林语堂的地位介于胡适和革命家鲁迅之间。——史沫特莱
◉
林语堂在向西方世界阐释他的同胞的风俗、心愿、恐惧和思想这方面,无人能及。——《纽约时报》
钱锁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文学博士,现为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专治中西文学文化研究,编著中、英文作品多部,包括专著Liberal Cosmopolitan: Lin Yutang and Middling Chinese Modernity、Lin Yutang and China's Search for Modern Rebirth等。
我觉得如果从传记的角度,没有我写得好。
评分“幽默”这个词如今已经看不出翻译的痕迹了,我们已经习惯它像原味汉语词一样了,林先生把这个词带入汉语文化,幽默的奥秘在于怡然自得。也正是这份怡然自得,林语堂能在海外俘获读者,温情哲学长期霸占畅销书榜单。但也正如作者引用的书评,部分读者觉得林这种温情哲学是何不食肉糜,中国人那种缓慢的赏花、鉴石、听雨、暮云的确衬托出美国人不会生活,能让美国人自省自己文化不能区分成功与幸福的可悲,但它只存在于林语堂这类知识精英,对普罗大众来说,需要的是林唾弃的美国人的那种效率以及经济学家视野。很好的传记,史料殷实观点清晰,尤其是林的海外部分,很珍贵的记录整理,唯一感到疑惑的是会不会作者对跟鲁迅的比较有失公允。多年前读过林的《苏东坡传》,当时可想象不出它是林在债台高筑的情况下需要版税的劳动成果。
评分非常好,非常值的一本传记。从因喜欢书封装帧和因对林氏所处年段的好奇偶然捧起这本书开始,就被作者的描写不断吸引着。对我而言,这本书有三个层面的启示:第一,林语堂其人所处特殊时段(1895-1976)和其出生身份(福建华侨)所带来的现代中国非典型知识分子的成长的印记,他如何逐步在跨文化的环境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心系祖国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加身的世界公民斗士形象,此为其个人层面的因素;第二,通过林氏的成长背景折射出的中国最重要转型时期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侧写以及中国现代思想知识的演进和交汇;第三,一个侧面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和身处其中的人的身不由已的选择。一部好的传记作品不仅仅能尽最大可能的展现不为人知的传主的一生,更为重要的是,帮当下之读者见证那个我们不曾经历过的,激动人心的社会。今年的强烈推荐之作。
评分详实好读的传记。如果有机会去台北,要去林语堂故居看看。
评分人生赢家的人生也不是事事顺心
林语堂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