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约公元前9—公元前8世纪),相传为古希腊盲眼诗人,《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的创作者。两部作品并称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之作。关于荷马的记载常在西方古典文献中出现,但现代研究表明其真实身份无法确定。
杨宪益(1915—2009),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者、诗人。他从事翻译工作近50年,着力中文作品英译,内容遍及《离骚》《红楼梦》等中国古典文学,及鲁迅、巴金等现当代名家,被誉为“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
归乡、流亡、追寻自我,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西方故事;
舍格律形式,取情节故事,晓畅而精彩的中文讲述。
《奥德修纪》全诗共24卷,讲述了特洛伊战后,足智多谋的伊大嘉之王奥德修率领同伴渡海返家。途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神的离间、巨人的阻拦、魔女的诱惑。最终历经十年时间,奥德修的同伴全部遇难,只有他自己在雅典娜的庇佑下成功回家。作为一部创作于2700年前的作品,《奥德修纪》文笔修辞成熟,叙事技巧多变,至今读来,依旧生动无比。整个故事生动再现了古希腊社会的生活和信仰全景,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和历史价值,无愧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作品,亦是几千年来难以逾越的创作巅峰,为后世的文学艺术提供了无数灵感。
杨宪益版译文,依据权威的“洛布丛书”古希腊原文译成,采用了突破性的散文体译法,破除诗歌模式对还原语言音乐性和内容故事性的限制,是中文版本中最为流畅易读的译本。虽因时代久远,部分译名不同于现有通译,但差异性更加强了《奥德修纪》对于当下读者而言的“异域风情”,使读者得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超越故事本身,看到其中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人们天生抗拒颠沛流离的生活,电视里那些背井离乡,九死一生穿过地中海的难民总会令人感到不忍和心酸。但有些时候,出走才能免于做生活的蛀虫。 我们对熟悉的事物总是格外冷漠,或许是因为它们已被完全掌握,无法再带来丝毫惊喜。而脱离生活之外的一切则意味着与无聊绝缘,就像...
评分在这部史诗中,贯穿全诗的主题是命运与预言,而不是奥德修斯的“英雄气概”——甚至可以说,奥德修斯的形象从现在看来并不是完全英雄化的:他的智谋、勇气,看起来作用似乎小于明眸女神雅典娜为其一路保驾护航的特殊垂爱。他刚愎自用,在独目巨人岛上使同行伙伴不幸葬身巨人腹...
评分感谢杨宪益先生译的《奥德修纪》,出差途中时断时续读完,有的名字都在之前的回忆里接不起档。 原文是诗作,诗有它自己的格调、韵律。杨老先生把它译作散文,行文构架,叙述方式,重叠又不同文体内容的表现形式。 《奥》:阿吉诺这样说,他们都赞成这样作,就都回家睡觉去...
评分人们天生抗拒颠沛流离的生活,电视里那些背井离乡,九死一生穿过地中海的难民总会令人感到不忍和心酸。但有些时候,出走才能免于做生活的蛀虫。 我们对熟悉的事物总是格外冷漠,或许是因为它们已被完全掌握,无法再带来丝毫惊喜。而脱离生活之外的一切则意味着与无聊绝缘,就像...
评分读过最流畅的版本了。有被杨先生在前言里的脑洞震惊到,关于《太平广记》和独目巨人的联想,有趣有趣。看古希腊的故事可能放弃三观比较好,不过讲得确实精彩,倒序、插叙各种叙述逻辑转换,能流传2700年自有其道理。莫名喜欢极少出场却存在感超强的波塞冬,感觉大家在合起伙来欺负他。
评分重读
评分翻译真没得说,读出了戏剧的味道~
评分即使好读,但看见人名、地名跟以前读的不一样我是真难受。
评分多年前在大学时读过网格本,这次不仅是修订再版,而且搞了一个杨宪益中译作品集。杨译是从古希腊文译的,散文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