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史 (第四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亚史 (第四卷)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蓝琪
商务印书馆
2018-9
361
88
精装
中亚史
9787100161589

图书标签: 历史  中亚史  中亚  *北京·商务印书馆*  (历史学)  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  社会学     


喜欢 中亚史 (第四卷) 的读者还喜欢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30

中亚史 (第四卷)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亚史 (第四卷)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亚史 (第四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描述

《中亚史》第四卷论述了13世纪初至15世纪末期近三百年间,蒙古人和突厥化蒙古人政权在中亚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从内容上看,本书继续论述封建制度和封建关系的发展,在世界历史的分期中仍然属于中世纪史范畴;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与突厥王朝时期一样,这一时期的中亚处于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本卷分“蒙古帝国时代”、“蒙古汗国时代”和“帖木儿帝国时代”三编。第一编从蒙古人崛起的13世纪初起,止于塔剌思会议召开的1269年;第二编起于蒙古帝国分裂的1270年,终于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儿在河中地区确立统治的1370年;第三编起于帖木儿帝国建立的1370年,终于帖木儿帝国灭亡的1507年。每一编的结构大致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叙述蒙古或突厥化蒙古诸政权的历史过程和统治;第二部分侧重于总体归纳,综述蒙古人或突厥化蒙古人在中亚的社会经济、宗教、文化及对外关系,对蒙古或突厥化蒙古政权做出总结和评价。

★编辑推荐:

《中亚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所在地区及与它们有关的地区。中亚史著述一直存在史料多的地方多写、史料少的地方少写或不写的状况,本书作者以扎实的文献基础,综合了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编定性,以章定范围,以节定内容”,使我们对中亚史有整体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参考价值。本书作者蓝琪师从历史学家项英杰先生治中亚史,成果丰硕,曾出版多部与有关中亚史的有影响力的论著与译著。

★悦 读

《中亚史》第四卷论述了13世纪初至15世纪末期近三百年间,蒙古人和突厥化蒙古人政权在中亚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从内容上看,本书继续论述封建制度和封建关系的发展,在世界历史的分期中仍然属于中世纪史范畴;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与突厥王朝时期一样,这一时期的中亚处于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

《中亚史》第四卷分“蒙古帝国时代”、“蒙古汗国时代”和“帖木儿帝国时代”三编。第一编从蒙古人崛起的13世纪初起,止于塔剌思会议召开的1269年;第二编起于蒙古帝国分裂的1270年,终于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儿在河中地区确立统治的1370年;第三编起于帖木儿帝国建立的1370年,终于帖木儿帝国灭亡的1507年。

每一编的结构大致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叙述蒙古或突厥化蒙古诸政权的建立过程和统治;第二部分侧重于总体归纳,综述蒙古人或突厥化蒙古人统治时期中亚的社会经济、宗教、文化及对外关系,对蒙古或突厥化蒙古政权做出总结和评价。

在第一编中,作者论述了13世纪上半叶蒙古人的崛起及其在中亚的征服和统治。作者指出,蒙古帝国的建立与欧亚大陆当时的形势是分不开的。蒙古人扩张时期,在欧亚大陆东部,中国的领土四分五裂:隔淮河相峙的南宋王朝与金朝分别统治着中国南、北方,西夏、吐蕃占据着中国西北部,大理国拥有中国西南部。这些政权或孤立自守,或彼此征战;在欧亚大陆中部,12世纪末期靠武功建立起来的花剌子模帝国只是一个帝国的雏形,还未来得及完善与巩固,再往西是刚摆脱塞尔柱人控制却又受到花剌子模帝国威胁的阿拉伯帝国;在欧亚大陆的西部,东欧平原被星罗棋布的斡罗思公国分割,地中海沿岸狂热的信徒们举着“十字”与“新月”的旗帜正在进行着旷日持久的厮杀,千年帝国拜占庭面临着十字军的征服。因此,欧亚大陆成了蒙古人驰骋的大舞台。大蒙古国陆续征服了中国的西夏、金国和南宋政权,中亚的花剌子模帝国、伊斯玛仪教派的木剌夷国和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在短时期内发展成为一个地域空前广大的帝国。

在本编中,作者探讨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制度。作者指出,13世纪初期的蒙古帝国是一个奴隶制游牧汗国,成吉思汗创建的千夫长、怯薛等一系列统治制度,为蒙古帝国政治和经济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3世纪中叶,蒙古社会在被征服地生产力的影响下开始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在此过程中,汉化契丹人耶律楚材的改革促使蒙古摆脱了奴隶制的影响,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封建帝国。

在本编中,作者重点探讨了蒙古帝国在中亚地区的统治。作者指出,13世纪上半叶,蒙古帝国在中亚的统治基本上有分封、监管和直接统治三种方式。成吉思汗征服中亚以后,将中亚草原地区分封给他的儿子们,形成了蒙古宗王们直接统治的兀鲁思,他们与兀鲁思境内的牧民结成了隶属关系,并以武力维持着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蒙古人在中亚的监管地区主要是蒙古西征之前归顺大蒙古国的地区,如高昌回鹘国及海押立(今卡帕尔城附近)和阿力麻里游牧政权统治下的巴尔喀什湖以南以东地区,蒙古帝国保留了以上地区的国家和统治者的王位,派蒙古官员达鲁花赤监管之;中亚被征服的农耕和城市是蒙古帝国的直接统治区,直接隶属于蒙古帝国,帝国派总督、达鲁花赤等官员管理。

在本编中,作者论述了蒙古帝国统治时期中亚经济、宗教和文化的情况。作者指出,蒙古帝国的建立消除了东西方陆路交通的人为障碍,打通了欧亚大陆自古形成的商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与以往相比,在蒙古帝国时期,中亚社会经济和文化更多地与东方联系在一起,中亚商人垄断了蒙古草原与东、西方的贸易。

蒙古人采取分封分治原则是希望通过“分封”和“封地联合”的形式,以兄弟之间的和谐保证蒙古帝国对广大地区的统治,在蒙古帝国建立之初,这种方式确实起到了团结统治集团,巩固和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的作用;然而,分封制是一种实力政治,受封宗王在其封地内组建军队,发展势力,不再听从中央政权的命令,最终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裂。

在第二编中,作者论述了蒙古帝国的分裂。作者指出,蒙古帝国初期,蒙古中央靠着帝国大汗个人的能力控制了各兀鲁思的财政和军政,维系着蒙古帝国的统一。窝阔台大汗去世以后,蒙古帝国出现了分裂的迹象;蒙哥大汗时期,钦察汗国实际上已经独立出去;蒙哥去世以后,拖雷家族的汗位争夺战争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彻底分裂。13世纪70年代,察合台系蒙古人在察合台兀鲁思的基础上形成了察合台汗国。

本编论述了在中亚实施统治的察合台汗国的历史,以及汗国统治下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及其与周边政权的关系。作者指出,蒙古帝国时期,中亚的大多数农耕地区及城市被认为是国家和最高统治者—汗的财产,帝国中央派代表管理和收取赋税,赋税在黄金家族成员中分配;察合台汗国时期,这些地区已经成为察合台家族的财产,察合台汗把这些地区分封给自己的贵族和异密,这些封地被称为苏尤尔加尔。苏尤尔加尔实际上是伊克塔制度的延续,只不过在数量上比伊克塔的范围广得多,不仅对农业绿洲,而且对游牧草原,甚至对封地上的城市也有管理权。察合台汗国统治时期,中亚本地的突厥族和塔吉克族大封建主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积极参与到蒙古政权之中,他们在汗国担任民政官员,或以宗教首领、苏菲教长的身份影响着统治者。

在本编中,作者论述了察合台蒙古人从游牧到农业定居的改变。作者指出,从1265年察合台汗木八剌沙(Mubarak Shah)发布命令禁止军队掠夺农民和破坏农业起,到怯别在中亚实施改革之时,察合台蒙古人的游牧观念发生了改变。怯别将察合台兀鲁思划分成小的行政和纳税区,统一设置万户,确定税率和征税方法,由汗委派的代表进行管理。经过几代察合台宗王的努力,特别是财政大臣马思忽惕伯召集农民(剌亦牙惕)的具体措施,使流亡的农民返回家园,恢复农耕,河中地区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一度呈现出繁荣景象。

在本编中,作者对蒙古人接受伊斯兰教和突厥文化的过程做了论述。13世纪下半叶,中亚蒙古人接受并改宗伊斯兰教,思想意识与突厥族居民趋于一致。经过一百多年的融合,到14世纪后期,中亚蒙古人,特别是河中地区的蒙古人,基本上已经伊斯兰化。蒙古人的伊斯兰化促进了伊斯兰教向东部挺进,改变了伊斯兰教在中亚东部徘徊的局面。

在本编中,作者还论述了察合台蒙古人的文化状况。中亚蒙古人逐渐放弃了蒙古语,开始使用突厥语。14世纪后期,在河中地区,以阿拉伯字母书写察合台文的现象普遍;在中亚东部,察合台文与古回鹘文两种文字通用。在察合台语和察合台文的形成过程中,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著作翻译成察合台语。

在第三编中,作者论述了帖木儿帝国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历史,以及帖木儿帝国时代中亚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状况。作者指出,帖木儿经过10年(1360—1370)的战争,击败了东察合台汗及河中地区的其他异密,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此后,帖木儿经过30多年的战争,打败了东察合台汗国,收复了被钦察汗国占有的花剌子模绿洲,征服了呼罗珊,洗劫了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北印度等地,建立了一个西起幼发拉底河,东至锡尔河和印度德里,北抵高加索,南临波斯湾的军事大帝国。

在本编中,作者论述了帖木儿帝国在中亚的统治。作者指出,帖木儿帝国是非成吉思汗系的蒙古贵族在中亚建立的政权,建立者帖木儿为了维护成吉思汗系的正统性原则,一直保留着察合台系汗王,本人只取伊斯兰教突厥君主“素丹”的称号。淡化察合台系的倾向直到兀鲁伯之后才在帖木儿宗王中明显出现。帖木儿帝国的统治具有以下特征:其政府是突厥—波斯式的,既有波斯行政的形式,又有突厥政权统治权与行政权合一的内涵;其法律也具有两重性,兼有蒙古成吉思汗的札撒和伊斯兰教的萨里亚法;帖木儿帝国素丹既是最高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最高行政者。素丹之下设置了一个由七人组成大臣会议,大臣会议的基本分工是:一人管理军事,一人管理包括商业贸易、财政、治安在内行政,一人管理客旅和无主的产业,一人管理素丹王室的宫廷事务,其余三人管理边境和内地事务; 地区行政划分为大州、小州,不论大、小州都设置长官三人,一人掌民事,一人掌军事,一人掌无主产业。作者指出,帖木儿帝国的行政机构是松散的,各部之间的分工不明确,职权范围也难以确定。此外,帝国政府是受君主意志操纵的机构,帝国统治者随意干涉政府事务,部下必须忠实于君主,而不是忠实于自己的职责。

本编对蒙古人最终伊斯兰化的情况进行了论述。14世纪后期,河中地区蒙古人伊斯兰化的过程基本完成。15世纪,中亚宗教界的情况是:第一,蒙古统治者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利用伊斯兰教为其扩张和统治服务;第二,在统治者的庇护下,宗教界势力增加,宗教组织加强,王权与教权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利用,维持着在中亚的统治;第三,从15世纪中叶起,以布哈拉为中心的苏菲派纳格什班底教团在王权的支持取代了亚萨维教团的地位。

作者在本编中论述了帖木儿时期中亚的文化状况。作者指出,帖木儿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察合台系蒙古人后期统治的混乱局面,中亚文化得到极大发展,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文学方面,一批波斯名著被译成察合台语,察合台语步入了文学语言的成熟阶段,产生了察合台语著作;在史学方面,出现了《历史精华》、《帖木儿武功记》、《两幸福之会合》等名著;在科学方面,出现了当时精确度最高的天文表,即兀鲁伯新天文表;在绘画艺术方面,独立的帖木儿画派形成,它对中亚绘画的影响持续到16世纪20年代;在建筑方面,这一时期的中亚建筑呈现出综合特征,既保持了突厥建筑特色,又融合了波斯、阿拉伯的建筑风格和吸收了中国瓷砖装饰技术。

蒙古政权和突厥化蒙古政权在中亚统治的近三百年(1220—1507)是中亚民族融合时期。6世纪,从蒙古草原西迁的突厥族人来到中亚,经过六百多年的融合,中亚印欧种的东伊朗语居民中的大多数走上了突厥化的道路,这是中亚地区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13世纪初,蒙古人来到中亚,察合台系蒙古人在中亚的统治改变了他们的游牧观念,他们放弃了纯游牧生活方式,开始过定居生活。蒙古人与突厥族居民杂居、通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陆续被中亚居民同化,成为突厥化蒙古人,随着人种和文化的变化,蒙古人的特征开始丧失。蒙古政权时期是中亚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经过这一时期的融合,到16世纪,中亚现代民族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开始形成。

本卷的分工:察合台、窝阔台、钦察汗国由贵州师范大学刘刚副教授执笔;其余部分由贵州师范大学蓝琪教授执笔。

蓝 琪

中亚史 (第四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著者简介

蓝琪,女,1948年生,湖北安陆人,1983年师从项英杰先生研究中亚史,1986年获武汉大学硕士学位,随后在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任教,二级教授,2015年8月退休。主要从事中亚史、突厥史、中外关系史的研究。主要专著:《称雄于中亚的游牧民族》、《16—19世纪中亚各国与俄国关系论述》、《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译著:《草原帝国》、《治国策》、《中亚文明史》第五卷等。


图书目录


中亚史 (第四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一般 主要是这一段国内和国外翻译的研究已经挺多了 基本用不着专门看这个

评分

一般 主要是这一段国内和国外翻译的研究已经挺多了 基本用不着专门看这个

评分

一般 主要是这一段国内和国外翻译的研究已经挺多了 基本用不着专门看这个

评分

蒙古治下的中亚

评分

一般 主要是这一段国内和国外翻译的研究已经挺多了 基本用不着专门看这个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亚史 (第四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