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宋史 隋唐五代史 唐宋 政治史 方震华 隋唐史 中国
发表于2025-05-04
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内容简介】
本书从描述文官与武官政治权力自唐末至北宋中期的消长过程入手,分析导致双方在文化认同上由模糊转变为严重对立的因素。权力争夺是导致文、武官之间关系紧张的主因。为了争取君主的重视,文士将武人描述为贪婪无知,而强调自身具有学养、道德的重要性。随着文官权力自后周、北宋逐步扩张,文士对武官的歧视日益加深,并透过制度的规范,阻止文、武官身份的转换。文、武官对立因而成为宋代政治上无解的难题。
【编辑推荐】
作者用法国年鉴学派的方法论,对安史之乱后唐代文、武势力的消长,以及文士对军队、战争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唐宋之际的文武关系做了深入分析。
方震华祖籍上海,1966 年生于台湾台南。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台湾师范大学历史所硕士,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以唐、宋时期政治、军事史为主,尤其关注军队体制、文武关系、战争叙事与夷夏关系等议题。
就是简单的梳理,论证也都过于简单,平铺直叙。
评分现在更喜欢那种论文集形式的博论,不至于为了所谓著作的框架将些不擅长甚至无必要的论述强加进来,既无深度也无亮点。本书的问题就在这里,重点本是唐宋文武关系的演变,但读完的感觉是作者就是以武人权力的扩张、文治传统的复兴、文臣的最终胜利三个时间段的变化将唐末宋初的政治史梳理了一遍而已,而且沿用旧式的举例方法,这点似乎与台湾学界普遍采用数理统计的社会学方法不符(或许是宋史研究与中古研究的不同?),特别是有关唐末藩镇的文武官员比例变迁、五代各政权内部文人所占政府职位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宋代文武迁转的比例变化。如果只是流于讲故事,学术性要大打折扣。其实关于宋人对于唐末五代武人的书写变化也值得以个案具体讨论。
评分看过之后,有些失望吧。这本书讲了唐代至北宋中期文武关系的变化,但是论述不是很深入。此书并非考证之作,其论述显得有些说服力不足。另外,书中有的地方有些啰嗦。不过,作者对唐宋之际文武关系的演变轨迹的勾勒还是较为清晰的。
评分今人常诟病中国文化自宋以后的抑武积弱,但往往不解,实乃唐宋变革间残酷政治社会现实的一大修正,起于体制,浸入文化。梳理清楚此阶段文与武的势力消长,是非常有意思的题目,遗憾尚有浮于流表之感,大有空间可深入。此外,有些基础史实上的硬伤,如宋太祖灭楚、闽,不准确。
评分仿佛是一本唐宋之际政治变迁,只不过用“文”“武”两类来作为叙述线索。西方汉学研究成分浓厚,多述而少论。
本书是作者博士论文,旁征博引,引用较多典籍佐证,观点也都阐明出来; 文和武孰轻孰重在唐宋是绕不开,北宋重文轻武的大前提是想跟唐朝反着来,受过藩镇割据的影响,赵匡胤削弱武官权势,提拔文官也能理解,从而北宋文化达到历史高峰,但另一方面又因为重用文臣,在边疆受到制...
评分出将入相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典型的比如西汉初年的军功集团,马上打完天下以后,立马担任三公九卿诸要职,马下治天下。这个传统到安史之乱是个分水岭,此后,朝廷开始有意识的抑制武人的权力,一方面,加强中央神策军的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太监监军制度,防止安禄山的悲剧...
评分去年末拜读王赓武先生《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甚惋惜王先生未及阐释后周至宋初的权力聚散过程。幸王先生在序言中叙及方先生《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一文,当时已拟美亚采买原版,随手检索国图,竟发现社科文献出版社已于18年12月出中译本。后一直关注此书发售情况,又...
评分 评分去年末拜读王赓武先生《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甚惋惜王先生未及阐释后周至宋初的权力聚散过程。幸王先生在序言中叙及方先生《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一文,当时已拟美亚采买原版,随手检索国图,竟发现社科文献出版社已于18年12月出中译本。后一直关注此书发售情况,又...
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