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中的第一本(余三本为读《周易》《老子》《孙子兵法》)。本书不再采用传统的依从《论语》文本,寻章摘句解读古典文献的方式,而是将整部《论语》打散、拆开来,分上下篇,二十个专题,上篇纵读《论语》,从人物入手;下篇横读《论语》,从概念入手,面向更普及的层面阐释经典。
本书是《丧家狗》的续篇,它和前书不一样,不是通读,而是精读。在这本书里,作者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作者叫“《论语》纵横读”。它和前书有共同主题:一是讲圣人概念的变化,孔子为什么拒绝当圣人,子贡为什么要把他树为圣人;二是讲道统之谬,它是怎样从孔颜之道到孔孟之道,再从孔孟之道到孔朱之道,四配十二哲都是怎么捏造出来的。
李零,生于1948年,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娘先生作殷周铜器研究。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队从事考古发掘。1983—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李零教授长期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著有《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放虎归山》、《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孙子)古本研究》、《吴孙子发微》、《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花间一壶酒》等。
内容不多说了,延续了《丧家狗》的思路,剥去孔子的神圣外衣,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李零把《论语》嚼烂了,再反哺出来。此书不太重于意义的解读,从训诂入手,从人名、地名出发,再配合历史事件,果真是让人掩卷有益。 我最看重的是李零的文字风格,零碎,...
评分一本书吵吵嚷嚷地到了最后,作者终于清晰地点出了孔子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及形象——百家争鸣的开启者、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作者从本书的一开始就盛赞《论语》是本“坦荡直率不虚伪”的经典,但也毫不避讳地晾出孔子一生政治生涯不得志的史实,学问上的成就和政治上的失意,恰...
评分 评分页197全文引用《丧家狗》“(1)‘无友不知己者’(《学而》1.8)或‘毋友不如己者’(《子罕》9.25)”,附录《论语》全文1.8也作“无友不知己者”。所引用的《丧家狗》页357此处也作“知己”,小册子页54附录二主题摘录(五)忠(2)忠信1.8也作“无友不知己者”,但页59...
评分李零也上过百家讲坛,但好像没有于丹那么红。他开篇就说,《论语》不好读。其实这本《去圣乃得》也不是很好读的书,虽然它不是纯学术著作,但恐怕一般文科学生也不一定能读得很好。“去圣”令人想到韦伯的“祛魅”(disenchantment),是思想史写作中常见的手法。那么,剩下...
在世界儒学大会召开之际,送一颗李零制造的炮弹“什么文艺复兴,全是托古改制”!
评分不时,不遇,不得志。这本书除了这句话比较有意义外,其他的看完《丧家狗》就不用看了,换汤不换药。
评分在世界儒学大会召开之际,送一颗李零制造的炮弹“什么文艺复兴,全是托古改制”!
评分标记学人书店
评分李零,生于1948年,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本书是其经典四书之一,是对于《论语》的解读,这本书与《丧家狗》不同,前者是经典注释,而这部书则是传和疏。李零什么人,就是研究古典文献的人,对于经、传、注、疏的关系,不比任何人都清楚,但是他玩了一个手段,将传称作纵读,将疏称作横读,也就是说用现代话把古典给藏起来了。所谓纵读,其实就是孔子的传记,所谓横读,就是选择重点的概念加以疏释。这是这本书的形式,那么内容呢?也就是说,他的靶子何在?就在于题目,去圣乃得真孔子,这个延续了丧家狗的命题,即孔子不是圣人,而是丧家狗,丧的是什么家,封建贵族的家,所以才会积极奔走于权门,为何不是圣人,因为他既不是死人,更不是国君,更不是人们所说的聪明人,所以他只是一个教师,一个传授道德和文献的教师,而不是圣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