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1952年出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于1975年赴美国留学,攻读英美文学。1983年,她应中央大学之聘,回到台湾教学。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1988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并每年导演学生戏剧。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1996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自1995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使她开始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现定居德国法兰克福。
第一辑 野火集
但是我爱台湾,无可救药的爱着这片我痛恨的土地......可是我是一个渴望尊严“人”;我拒绝忍辱吞声的活在机车、工厂的废气里,摊贩、市场的污秽中,我拒绝活在一个警察不执法、官吏不做事的社会里;我拒绝活在一个野蛮的国家里。
第二辑 美丽的权利
园里的苹果长得再甜再好,但不是你的,你就不能采撷。我是女人,我有诱惑你的权利,而你,有不受诱惑的自由,也有“自制”的义务......但是你记着,我不说你有“毛病”,你就别说我“下贱”-我有美丽的权利。
第三辑 冥纸愈多愈好
我写批评的目的是希望文学批评能在台湾生根,也就是说,严肃负责的书评要在每一个买书人的心念中有一个地位,也就是说,要使每一个读者在买一本小说之前,有“先看书评”的观念,从而养成习惯。也就是说,书评要和小说本身一样的普遍、一样的畅销。
妇女节的那一天,拿到坨爸给我买的这本书,当时想着名字很应景,昭示我要有自己的生活,并且活得美丽的权利么?想一想还蛮激动的咧(白客脸)。书的封面是我喜欢的款,淡绿色,简洁的,看着让人心生好感。她的书我看过很多,某一天坨爸告诉我,龙应台这本书,你看过没?...
评分读的时候有些开心也有些震撼,因为之前从未读过这一类关于女权作品,似有千言万语如鲠在喉,可是等真正坐下写书评的时候却又无从下手。 记忆比较深刻的是“美丽的权利”和“不像个女人”这两篇文章。美丽的权利想来是对于当今社会女孩儿被性侵之后是谁之过很好的回答了,爱美之...
评分本来以为是龙妈妈新书,结果是上个世纪的批评+作者回信合集。感觉这个出版社负责的话应该在封面说明一下。 (龙妈妈还造了个胡美丽来自说自话)因而彼时针砭的长大后有见过,况且龙应台在那个时候可能也在写目送等等之前,虽然依旧犀利,但感觉扎得不够厚实。当然还有我也扩大...
评分全书分三个部分,我觉得正好应给三种评价。 美丽的权利部分,是非常有意思的对台湾甚至中国区域内女权问题的思考,关键在于展现形式上十分有趣,以发文和回应的形式从各个角度与逻辑上审视日常中的女性地位问题。问题都不算新,在女权命题内大概都被多次讨论过。可是但凡想到...
评分妇女节的那一天,拿到坨爸给我买的这本书,当时想着名字很应景,昭示我要有自己的生活,并且活得美丽的权利么?想一想还蛮激动的咧(白客脸)。书的封面是我喜欢的款,淡绿色,简洁的,看着让人心生好感。她的书我看过很多,某一天坨爸告诉我,龙应台这本书,你看过没?...
读二十多年前的龙应台“胡美丽”女士与庞大的大男子主义者的交锋,虽然言语中有些年轻人的刺头气质,但是思想的碰撞十分令人快意。一边读书一边感叹,虽然我们总是感觉不到,但女性受到的不公的确是时时存在的,“胡美丽”女士确实在当时保守的社会风气里撕开了一道口子。 [ 比起做“女人”更重要的,是做一个纯粹而完整的人。 ]
评分婉如有爱笑的眼睛,喜欢在洗碗时大声唱歌,喜欢陪妈妈上菜市场;我的小婴儿有粉嫩嫩的脸颊,清澈如水的眼睛,她也要长大。婉如不该是一个摔破了的瓶子,我的小婴儿,不该是一个可能摔破的瓶子。让我们拯救自己的女儿吧!
评分野火集所写的完全就是今日的大陆 引人深思
评分20年的台湾和当下的中国何其相似。
评分大学幼稚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