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艺术 木建筑 赵广超 文化 设计 古建
发表于2025-02-04
不只中国木建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对传统的每一次深情回望,都让我们心生敬意。这是一本可以让你很享受的关于中国传统木建筑的普及读物,然而又不只是讲中国传统木建筑,更是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艺术。
作者赵广超先生从“家”开始,述说中国人将“家”与自然共处一室,把你带入中国传统木建筑的大门,接着是伐木、文字 、高台、标准、结构、斗栱……四合院 、风水、园林、装饰等篇章,没有教科书的刻板,有的是谐趣甚至诗意隽永的语言,借着建筑与中外文化甚至中国古典诗词之间的联系,将中国传统木建筑文化娓娓道来。
赵广超,生于香港,早年留学法国,现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及著述工作。2001 年成立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现任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总监、故宫文化研发小组总监。曾任2010 年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中国国家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研讨会顾问、“智慧长河”展项展示深化设计专家顾问及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9 纪录频道《故宫100》百集纪录片创意艺术顾问。主要著作包括《不只中国木建筑》《笔纸中国画》《大紫禁城——王者的轴线》《国家艺术·一章木椅》《国家艺术·十二美人》《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及《紫禁城100》等二十余种。
种树到大可以盖房子,每个村都有木匠都有会造屋的能工巧匠,首先选择了木头之后改不过来了并不是中国没有好石材;古人是草木未落斧斤不入山林,他们与自然相依偎;文字的大一统和书法的美感也与木造相契合,有线条有交集有骨架有优雅;所有的进步最后落到刚刚好才止步,太大太小都会被淘汰;堂的高低是阶级地位的象征,高台榭美宫室;改朝换代时,西方人象征性放把火建筑留下,中国人拆光烧毁荡然无存才罢休;建筑与生活紧密相连,偏离生活越远越有意味,金字塔和教堂都是神性和象征,金字塔不让进去是保险箱,教堂是站立开放的圣经希望每个人都进去;中国人的诗意是非物质的,因此雕塑建筑工艺品被归纳为匠人造物;最高建筑艺术在西方是教堂在中国是宫殿;中国人的石建筑也仿木建筑才安心怡然,樟木为檐柏木斗拱楠木为梁杉木为檩松木连檐;
评分有趣有意思
评分建筑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体 也只有中国的古代建筑能在其中融入文字、绘画、哲学、艺术和超凡的技术 令人难以忘情
评分内容实在太水了,并且不乏意淫……
评分语言平实雅致;内容点到即止,不过不时有醍醐灌顶之语。很好的中国建筑史入门读物~
贼贵,贼好。 页面排版非常奢侈,大量的留白,文字图形的精心布局充满了中国建筑的意蕴,提供了以视觉解读文字含义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评分从没有读过这样一本说建筑的书。 没有普及本的粗燥、虚浮。 没有专业书的乏味、艰涩。 语言活泼灵动但回味深长。 处处是天马行空、驰骋古今的哲理思考。 以及将史学、艺术、建筑学贯通的深邃文化气韵。 从版式、装帧、插图、排版无处不渗透着全书...
评分上周六在潘家园旧书市场看到了梁老的著作《清式营造则例》,12开精装81年一版一印。书商索价150元,觉得太贵,没有买。第二天到地坛书市,买到了赵广超先生的《不只中国木建筑》,秉烛夜读,大快朵颐。 木材对我们这个民族而言,太重要了,赵先生所言,“木”这个字代表着覆盖...
评分绝对好书,,后来又买了他写的“王者的轴线-紫禁城”200多都买了,感觉却没有这本70的好,,可惜现在这些书都再国内的家中留着。
评分普及性读物。虽然讲得不太深入,不过有些知识作为入门颇有益,值得保存 作者喜欢用拟人、谐趣的笔法,勾连比对各朝代或中外各国的建筑史发展,建筑(院落)的功能及整体之间的呼应。节奏舒缓 页面疏落 绘图精致简洁 图例多为结构示意图、多能清晰揭示结构本质;相形之下...
不只中国木建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