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1716-1797,字子纔,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乾隆四年(1739)中進士,乾隆七年(1742)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陽、江寜等地任知縣。乾隆十三年(1748)袁辭官,定居江寜(今江蘇南京),築室小倉山隋氏廢園,改名隨園,從此不再齣仕。
美食“票友”、乾隆纔子的饕餮心得。名動天下的吳越飲食文化精華。以漫畫形式重現清代326種南北菜點,縱覽江南食俗與烹飪技法。
一席佳肴,司廚之功居其六,買辦之功居其四。醬有清濃之分,油有葷素之彆,酒有酸甜之異,醋有陳新之殊,不可絲毫錯誤。
求色不可用糖炒,求香不可用香料;一涉粉飾,便傷至味。
大概作麵,總以湯多為佳,在碗中望不見麵為妙。
王莽雲:“鹽者,百肴之將。”餘則日:“飯者,百味之本。”
身為乾隆纔子、詩壇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頗豐。作為一位美食傢, 《隨園食單》是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産物,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瞭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瞭我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肴飯點,也介紹瞭當時的美酒名茶,是我國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飲食名著。
漫畫以《隨園食單》的原文為腳本,構思瞭袁枚、廚師、管傢等人物形象與袁傢的生活場景,在真實反映原著的思想與精髓之餘,處處體現自然飲食的天然旨趣,又不拘泥於飲食本身,更注重傳統文化在飲食層麵的現代化錶達。
此书有匠气。 若论精器皿、美馔饮,似乎还是张岱来的更为神妙。颊上三毫,空中生色,色里空空,绰有余想也。 随园则不免事事越俎代庖,与爱自吹自擂的李渔相等。汪曾祺在小说里借了同时代另一才子金冬心之口,“又想起袁子才,想起他的《随园食单》,觉得他把几...
評分时下文人骚客,只要说到谁最会吃,很少人会不提《随园食单》,而提到《随园食单》就不会不提作者袁枚。袁枚,字子才,生于1716年,活了82岁,在当时算是人瑞了。在孟缎红成长的那个年代,中学课本里选过袁枚的《祭妹文》当课文。袁枚与其三妹袁素文,从小青梅竹马,兄妹间情...
評分看著有趣
评分如此逗樂!
评分食……神……-_- 漫畫裏這種沒頭腦和不高興的固定搭配還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评分編排的挺輕鬆有趣,隻是畫齣的菜讓人沒有食欲
评分很棒的休閑讀物,食不厭精,看袁大纔子的這本書就能充分體會到瞭 ps,我很好奇他們傢的經濟來源,大地主?在旗的貴族?貴須三代,這還是隻是吃而已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