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春,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北京。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有:话剧《这里通向云端》《周郎拜帅》,译制片《泰坦尼克号》,影视剧《居家男人》《荀慧生》《一个女人的史诗》《成家立业》《买房夫妻》《保卫孙子》等。
在全国报刊发表过多篇文章,出版图书《谁在舞台中央》《说角儿》 。
宋苗,童年成长于史家胡同56号人艺大院。
毕业于清华大学,专心从事技术工作。闲暇之时,钻山沟,登长城,探古村,访百姓。善于用镜头讲述心中的故事。
出版图书《谁在舞台中央》《说角儿》。
北京人艺,这座经历了65年风霜,不减生机的剧院,至今依然保持专业精神与谦卑之心,不断向观众输送着新鲜的艺术养分。
本书展现了焦菊隐、欧阳山尊、吴刚、濮存昕等四十一位“人艺人”的艺术人生。其中有殿堂级的话剧巨人,也有家喻户晓的“老戏骨”。你不仅会遇到许多熟悉的演员,也将一窥他们在舞台背后的悲欢离合。
本书不仅是中国话剧史最鲜活的注脚,展现了北京人艺65年里那些知名、长盛不衰的经典剧目与不为人知的创作故事;更是一本艺术大师留给后辈的甘苦谈,每一位大师几乎都倾囊相授,讲述他们心底对艺术与人生,方方面面的知识和经验。
戏剧是浓缩世间百态的艺术,文字是记录永恒的工具,它们都不会因为大幕落下、曲终人散而离我们远去。谨以此书致敬赤诚的人艺人。
编辑推荐:
★吴刚、冯远征、濮存昕、何冰、梁冠华……承前启后的人艺人畅聊新时代话剧的困守与新生。
★历时七年,焦菊隐、欧阳山尊、朱琳、蓝天野等四十一位人艺大腕儿空前绝后的口述实录,再现话剧辉煌的流金岁月。
★细数人艺子弟记忆中话剧伟人平凡可爱的艺术人生,一窥舞台中央与灯光背后的悲欢离合。
★揭秘第一手创作故事,百张独家剧照与历史资料图片首次公开。
名家评论:
方子春和宋苗是我在北京人艺的挚友的孩子,他们都出生在北京人艺大院儿,都是我看着长大的!真的岁月不饶人,如今他们竟也到退休年龄了,却仍怀真情,用一篇篇文字回顾叔叔阿姨们的人生。我深感他们还是用年经的、甚至是孩子的视角,让我们垂垂老矣的身影又穿越回当年!我还欣悦的是,这是一本有趣又有气质的书,它不卖弄取悦人的琐闻。
——蓝天野
“一棵菜”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人艺的根基!子春姐怀着感恩的心用时六年完成对先生们的探访也是一种精神!感恩人艺!向先生们致敬!
——吴刚
方子春是“都赶上了”的一代人,都赶上了就都写下来吧!也许写的不一定准确,不一定全面甚至会有偏颇的地方,但一定丰富……只要丰富多彩、栩栩如生就会好看,你试试!
——杨立新
曾经丰富的人生体验,献给了每一个角色,如今更用眼,用心,用笔继续着这艺术人生!期待春姐再次带给我们更多不一样的精彩!
——陶虹
“一棵菜”乃戏剧综合艺术精神,也是戏剧艺术的初心,是“戏比天大”的精神基础,我们应当谨记,别闹成钱比戏大,人比戏大。
——顾威
方子春是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方琯德的女儿,从小成长在人艺的大院中,亲眼目睹和见证了北京人艺的人和戏。她也是影视剧的知名演员,有着对戏剧的热爱和追求,先后撰写了《谁在舞台中央》和《说角儿》二书,专门记载了她的见闻。通过对人艺艺术家的访问,今出版了《一棵菜》一书,形成了记载艺术的“三部曲”,是宝贵的戏剧艺术资料,更是年轻的戏剧人学习的好教材。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罗锦鳞
子春与我在戏中是搭档,戏外是朋友。作为话剧演员的她可谓跨界多产,除了演戏还做了30年的配音演员,退休后又开始写作。喜闻她又写了第三本《一棵菜:我眼中的北京人艺》,我相信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
——王刚
感谢方老师,让我们重温、铭记,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人艺之魂!
—— 钱波
一棵菜精神:人艺的镇宅之宝 ——访《谁在舞台中央》作者方子春 “一棵菜精神”——方子春多次提到这个由焦菊隐提出的人艺宗旨:“北京人艺是一棵菜,有菜心、菜叶、菜帮,每个人都在起着自己的作用。也许不是他人站在舞台中央,而是他做的一个东西。可这个东西就代表了他...
评分演员何冰在《圆桌派》第二季里做过两期嘉宾,聊了演员、表演,自然也讲到北京人艺。因为电视剧《白鹿原》、节目《见字如面》等,何冰这两年被更多观众了解、熟悉和喜爱。但其实,在2005年《大宋提刑官》播出以前,何冰就已经把中国所有话剧奖都拿到了。当然,得梅花奖对于北京...
评分文/李岩 收到老友方子春的新作《一棵菜》,对书名稍有诧异——居然还有用这三个字做书名的? 不就是一棵菜吗?平庸如白菜乎,是不是显得直白而无韵味? 书读近半,才品出"一棵菜"这三个字的深刻含义。 "一棵菜"本是戏曲行话,说的是一场完美的演出应该给观众呈现出完整的艺...
评分一棵菜精神:人艺的镇宅之宝 ——访《谁在舞台中央》作者方子春 “一棵菜精神”——方子春多次提到这个由焦菊隐提出的人艺宗旨:“北京人艺是一棵菜,有菜心、菜叶、菜帮,每个人都在起着自己的作用。也许不是他人站在舞台中央,而是他做的一个东西。可这个东西就代表了他...
评分《一棵菜》是一本回忆录,记录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称人艺)的子弟回忆人艺老一辈艺术家们的故事。回忆者方子春成长于北京人艺的史家胡同,她的父亲是著名导演方琯德。自小她便与大院里的各位艺术家有很多的交往,有生活中的照顾,也有艺术的熏陶,老一辈艺术家的言传身教,...
从小在人艺大院里长大的作者对拜访对象都很熟悉,写起来游刃有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着重强调了人艺的“一棵菜”精神,即整体性,看多了有重复之感,反而不如后面秦瑾对焦菊隐的回忆有感染力!该死的文革!
评分不买吧觉得不行 买了吧也看不下去 就是《谁在舞台中央》的微调版 给濮哥换了张大头图也没见好多少 那段故事倒是好
评分呃,感觉评论都是刷出来的吧,虽然书是二三星的水平,但为了平衡下评论里的水军还是打个一星。 书本身有北京人艺比较详细的采访内容,围绕着回忆中的北京人艺大院展开,和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有几分相像,尽管如此,比起章诒和的文笔,差距较大,满是啊,啊,啊的煽情…… 另一个问题是,书中所有人看着都是绝对的“好人”,少了立体和张力
评分安庆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汪军:收到方子春、宋苗夫妇新著《一棵树》,依然是北京人艺往事。方、宋从小成长于史家胡同56号人艺大院,方子春父亲方琯德是人艺著名导演、演员,宋苗父亲宋垠曾任人艺副院长。该书作序濮存昕也是史家胡同人艺大院子弟,与方子春邻居兼同窗。方子春老师回忆人艺的前两本书《谁在舞台中央》《说角儿》都非常畅销,在三联排行榜都是前几位。曾经与叶匡政到方子春家拜访过,听其讲述语言经验。方子春从小在北京人艺长大,语言传承了人艺口语化且具有内在张力的风格,叙事并非从四周到中心,而是直接从中心爆炸发散到四周,这种对独特的小众语言传统的发掘值得借鉴。
评分做到这本书,北京人艺子弟写的书,语言实在是不怎么地,就是白开水式的回忆录。只重点看了自己喜欢的几个人,何冰、梁冠华、李光复等等,还看到了1958年的老舍。没有什么史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