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朱幼棣 人文 文化 思考 后望书 社会 文化与历史
发表于2024-11-25
后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我们时常感叹:一些历史的风景正在淡漠中远去。然而在一些人的心中,人世沧桑,却总有些风景从不曾远去,甚至将永远存在。于是,我们选择回望。
回望已经毁灭了的天下第一关——潼关。那里,曾是一片古战场,风云迭荡、苍茫遥远;那里,是北方大风景的结点;那里,文物古迹遍地。
回望延承历史文脉,蕴涵古老深沉的中国城镇。回望长安街上的风景:绿岛、双塔与牌楼;回望中国文化的根脉:胡同与四合院。回望着,我们发觉,虽然往事已经如烟,但在那些穷街陋巷之中,仍有许多值得珍视的熠熠发光的瑰宝。
回望曾经的敦煌,祁连云重,远山雪飘,曾经的“塞外江南”如今发出了怎样的呼救;
从敦煌到罗布泊,跟随着作者的步履,踏寻过我国西北生态链条中最脆弱的这一段,历史的黄卷哗哗地翻得飞快。一切都如同眼前。
当人们已习惯于沉默,眼瞳已习惯高楼与大坝的“雄姿”时,作者用他的脚步和心,踏遍了书中提到的每一寸土地,抚摸着众多历史痕迹,追怀了无数的昔人旧事。
作者在后望书中从保护文化遗产加强人文关怀角度,以历史回眸的视角,对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三门峡水库、挽救敦煌月牙泉等重大水利工程和文化遗产保护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刻分析和反思,反映了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兴修水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两大重要课题,极具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
朱幼棣,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新华社高级记者,历任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主编、国内工业采访室副主任、教科文采访室主任、政治采访室主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副所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万字,出版有《沉默的高原》、《珠宝王国探秘》、《中国世纪大灾变》等9部小说集、长篇报告文学集,其作品多次获奖。
立意很好,有点专,不耐详看。趣味稍差,有深度。浏览数过。
评分在开往上海的高铁上一口气读完的
评分如果没有一流的规划官员,一流的业主,那么有一流且有骨气的设计师也好啊,可惜一样都没有
评分历史书里的鸡汤书。
评分好书不等于畅销书
为了更好地前行 评《后望书》 曾几何时,我们的一些官员,在GDP的引导下大搞政绩工程,带着狂热的发展主义掀起经济热潮;曾几何时,我们的一些学者已经习惯了高唱赞歌,为官员的管理悄悄抹去不光彩的一面。在国内发生的很多灾难中,很多却被认为是“天灾”而不是“人祸”;...
评分每次回家,我都是坐跨海大桥的大巴直达宁波,如果不赶时间,都会去汽车站附近的月湖走走。这两年,宁波月湖老宅遭到大面积的拆迁,最近国内有很多媒体包括《南方周末》的记者陆续探看采访了这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景区。年后宁波回来的车上,我左手拿着手机刷微博,看到朋友转...
评分吴晓波 朱幼棣是现代都市硕果仅存的士大夫式的传统知识分子。 他是我当年在新华社时的同事,1990年初,我刚到新华社工作的时候,他在圈里就已经名重一时了。新华社多桀傲之辈,群人自全国各地啸聚北京,围炉阔论天下,每每面红耳赤,朱幼棣这时总是笑眯眯地躲在一旁,不动声色...
评分文/严杰夫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自请离京,退居西安和洛阳编撰《通鉴》。由于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后世把这套书称为《资治通鉴》。事实上,以史为鉴,始终都是中国知识分子执守的一个重要传统。这种传统近可追溯到司马光,更远甚至可以追溯到孔子编修...
评分为了更好地前行 评《后望书》 曾几何时,我们的一些官员,在GDP的引导下大搞政绩工程,带着狂热的发展主义掀起经济热潮;曾几何时,我们的一些学者已经习惯了高唱赞歌,为官员的管理悄悄抹去不光彩的一面。在国内发生的很多灾难中,很多却被认为是“天灾”而不是“人祸”;...
后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