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战争究竟怎么打?
写兵种、战术之细节 补正史、古籍之缺失
揭六朝更迭种种真相 述血与剑的纷争乱世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象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本书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 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李硕,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从事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铁马楼船北府兵》《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南新疆探索图文志》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买这本书的本意,是为写作查找资料。以往史料中对战争细节的描述往往语焉不详,原以为这是一本填补研究空白的著作,但读完之后并没有太多收获。 骑兵的部分,作者的主要精力放在阐述马镫对于骑兵战术的影响,但许多观点显然是直接从网络上照搬过来的,这种做学术的方式似乎是中...
评分 评分 评分书才看到一半,但发现了一出失误,可能是作者马虎写错了。把高洋写成了高澄 因为看资治通鉴的这段记载,高澄已死。而且既然文章都说是“北齐军”了,那么高澄肯定不在了。因为代东魏的是高洋。 至于其他方面,目前来看写的很不错,说明作者很用心。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喷作者。...
评分前面写得比较惊艳,后面就比较平庸了。题材选择的是秦汉到六朝期间的军事史,其实“南北战争”这个概念里涵盖的对象也有很大的变化,前期西汉对匈奴,后来的东晋北伐、南北朝对战都是形态大不相同的,从书的架构来说难免有点拼凑。本书最大的缺点可能是结论性的内容太多,其中的考据推理不足,主要是告诉读者“古代战争是什么样”,但“为什么证明是这样”比较少。
评分前面写得比较惊艳,后面就比较平庸了。题材选择的是秦汉到六朝期间的军事史,其实“南北战争”这个概念里涵盖的对象也有很大的变化,前期西汉对匈奴,后来的东晋北伐、南北朝对战都是形态大不相同的,从书的架构来说难免有点拼凑。本书最大的缺点可能是结论性的内容太多,其中的考据推理不足,主要是告诉读者“古代战争是什么样”,但“为什么证明是这样”比较少。
评分军事技术部分,没有参考常彧的《得之马上》;论及南北战争及南北政权,与张金龙等人相比,推进也不大。战争涉及到时代的方方面面,便显得学术史回顾不够;不讲军事制度更是使战争图像浮于表面。
评分过往的中国战争史研究,往往如同《左传》等中国史学经典的传统一般,侧重于对战争双方政治与运筹谋略的分析,而对于实际战争本身论述甚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李硕的这本书,算是填补了中国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凭借极其有限的史料,力图真实还原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的作战模式与战术演变,同时也对影响战争的地理、天气、财政、政治等因素做了详尽的分析。尽管部分内容在论证上可能还不够严密,但视角之独特和材料组织之用心,已经足够让人称道。
评分写骑兵战术的很有意思。最后一章,南朝化导致汉人建立的王朝文武分途,越来越内敛,没有进取心,进而导致北方游牧民族无法效仿其制度,双方隔阂日深,颇有启发,似乎是把雷海宗深化细化了。不过依然只是个雏形,有待完整完善,搞成一个解释框架之类的就更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