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栋,生于197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获北大未名诗歌奖,刘丽安诗歌奖。出版专著《李泽厚与现代文学史的“重写”》(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诗集《没有墓园的城市》(阳光出版社,2015),主编《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第二十九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与人合译《这里不平静——非洲诗选》(2010,世界知识出版社)。
本书以诗歌写作中的“历史意识”作为阐述角度,对1990年以来的当代诗歌中具有的“历史对位法”问题,“个人化历史想象力”问题,对历史镜像的重塑问题等进行了描述与探讨,并对这些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独特的语言的精神症候,修辞的技艺法则,词语构成方式等重要诗学问题给以了总结与阐释。书中所展开的论证方式并非编年史式的逐层扫描论述,而是选取重要代表诗人,重要历史事件,热点话题等为个案进行以点带面的论证与剖析。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也许终归要回到个人上来论诗歌,现代汉语至今没有一种合理的历史性的表达,不仅诗歌,种种形式皆是如此。明清之际的白话小说距离现在,可能比“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新语言更接近于传统内核。文学上,一直有复古可言,现在也许回到《三言两拍》、宋诗上,可能要比强调一个盛唐有效得多。
评分2018.3.29 晴 2018.5.2 晴 终于看完噜
评分也许终归要回到个人上来论诗歌,现代汉语至今没有一种合理的历史性的表达,不仅诗歌,种种形式皆是如此。明清之际的白话小说距离现在,可能比“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新语言更接近于传统内核。文学上,一直有复古可言,现在也许回到《三言两拍》、宋诗上,可能要比强调一个盛唐有效得多。
评分读着还是颇为滞涩,大抵是确实不太懂诗歌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伟栋的表达要比霍俊明、张定浩更有指向性(换言之,张伟栋本身不好读)。于是最后的几篇访谈一下子变得和蔼可亲起来——第一篇和孙绍振先生的对话确实非常之有意思,值得慢慢品味。
评分三星半。开本不大,有点像手册的感觉,按一般出版书籍的篇幅的话,200页左右。相较前面当代诗歌的论述研究,更喜欢最后几篇诗人对谈,尤其是对诗人孙文波的访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