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1919-2012),原名容鼎昌,祖籍山东益都(今青州)人。满族。笔名黄裳、勉仲、赵会仪,当代散文家、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文联委员。黄裳是一位学识渊博又很富有情趣的人,在戏剧、新闻、出版领域均有建树,与梅兰芳、盖叫天、巴金、吴晗等文化名人相交甚笃。黄裳学识渊博、文笔绝佳,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家”,晚年更以藏书、评书、品书著称于文坛。著有《锦帆集》《黄裳书话》《来燕榭读书记》等书。
《金陵五记》是黄裳在南京作为一个匆匆的过客写的四五十篇文章的合集。作为上世纪四十年代《文汇报》常驻南京的记者,黄裳对金陵的历史、人文、地理及掌故了如指掌,“比南京人还南京”,其《金陵五记》描写旧南京堪称经典。其文得古文之精髓,含今文之韵致,谈古论今,令人回味无穷。
书林一枝:关于黄裳 最早知道黄裳,是在《读书》杂志上看到他的书话文字。1984年秋,在南京大厂购得《金陵五记》,这是我买的黄裳第一本书。此书装帧颇佳,为傅小石(傅抱石次子)设计的,封面题字则是黄苗子。里面的大部分篇什是我所喜欢的,不过其人却有点装腔作势。譬如...
评分关于南京,我的母校所在地,我有着特殊的感情。黄裳的这本书,触及到不少南京最令人难忘和感触的地方。真的是个大家,就几笔,把旧时的南京,冬天,清冷的,又是南京这个南北交界处特有的景象白描的似在眼前。同时,也将作者自己一种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悲凉感表达出来。 可能,只...
评分每至一方水土,若是事先读过些关于此地的奇闻异志,总会平添许多乐趣。 南京又名石头城,在此地已三年,红楼梦却没读过,桃花扇和儒林外史也不曾一读,秦淮河畔,夫子庙旁,走在如织游人里,少了林黛玉和李香君。退而求其次,黄裳《金陵五记》和叶兆言《南京人》之中的某些逸事...
评分意外地在网上翻到了一个五年多前写的东西,那时候,写个读书笔记也恶TMD真诚啊,呜呼。 正文: 周末逛书店,看到黄裳的一本《金陵五记》。站着翻了翻,是关于南京的游记散文,有很多文史掌故,淡淡道来,饶有趣味。 曾经看过黄裳写买书、淘书故事的小集子《书的故事》,一下子...
评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在南京上了四年大学。与楼上仁兄相似,也是在图书馆一个角落里遇到黄裳先生的《金陵五记》,惊为天人。一方面,当然是对南京的热爱,二方面老先生从四十年代开始的几十篇关于南京的文字确实挠到了痒处,才识与情怀兼具。特别是与南明一段,尤为...
一九四几年的南京街头:每当华灯初上,小街上充满了熙攘的人声。南京还不曾禁绝黄包车,所以铃声也还时时可闻,小吃店内的小笼包子正好开笼,盐板鸭的肥白躯体挂在案头,小街上充满人情的温暖。有时工作到一点钟,放下电话,街头还有卖宵夜云吞与卤煮鸡蛋的小贩,从他们那儿换得一点温暖,又吸吸烟,往往一时还睡不成觉,推窗远望,这时就往往会想起南唐的故事来。好像从这故宫门的遗址,还可以看到李煜和大小周后的幽灵依旧留在那已经久已烬毁了的遗迹上跳舞作乐。
评分去南京时收的黄先生文集,喜欢先生的文字
评分这书装帧极美 监狱访周作人一篇最佳 昔日大名鼎鼎的学者以汉奸的罪名身陷囹圄,这时的嘴脸也不过尔尔,既无法继续冲淡平和,也不能保持风度了
评分去南京时收的黄先生文集,喜欢先生的文字
评分装帧极精美,书的文笔一般,是我一个南京人对南京深度理解的一个很好的媒介。以后要是写金陵故事,很多东西可以拿来做素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