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变格

英雄变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惠元,1988年生,吉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电影与大众文化研究等。曾在《文艺研究》《电影艺术》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被《新华文摘》《中国电影批评年鉴》全文转载。编剧作品曾多次入围乌镇戏剧节、北京青年戏剧节、南京当代青年剧场邀请周等,并获得奖项。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白惠元
出品人:
页数:316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1
价格:3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60563
丛书系列:三联精选(新)
图书标签:
  • 西游记 
  • 文化研究 
  • 文学研究 
  • 文学 
  • 神话 
  • 中国文学 
  • 白惠元 
  • 民族话语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孙悟空这一形象为当代史浸染,亦在当代史中拖曳出多重刻痕。如同一个密码、一句暗语、一处机关、一道或童稚或苍凉的氤氲,可以瞬间触发、开启几代人的记忆深处。白惠元这本专著便似乎是在转动密室,展露并探究这个千变万化、千奇百怪的形象内里的文化记忆与社会机制。在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在形象学与幽灵学之间,在记忆与现实之间,在人与后人之间,展开一次摇曳生姿的文学之旅,亦是追问与苦思的历程。

——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研究孙悟空在现代中国视阈内的形象嬗变,进而探讨他在何种意义上以何种方式表征民族主体想象,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学术选题。白惠元这本专著对于探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认同和主体构造, 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而在方法上则是实践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与批判性的成功范例。

——贺桂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从“中国故事”到“中国IP”,从“民族英雄”到“超级英雄”,从“革命斗士”到“另类少年”,孙悟空这一古典文学形象凝聚着中国人最广泛的文化认同与最复杂的心理症候。白惠元这本专著是迄今为止对这一命题考察最全面系统、分析最独到深刻的研究成果。作者直面问题的勇气、撕裂问题的执着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值得赞叹。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正如七十二变法术一样,孙悟空形象的文化传播同样充满了变异性,而这种变异性又可以历史化为现代中国的诸多激变时刻。晚清时期,作为一个“闯入者”, 孙悟空成为现代认识论的寓言;20世纪40 年代,在日本侵华战争的沦陷危机之下,孙悟空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三重维度上表达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激情;到了 80 年代,孙悟空在电视剧中被塑造为“孙行者”,“行者”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想象方式,夹杂着对西方现代性的热情与困惑;90 年代以降,重商主义的社会氛围导致了知识分子群体的“自我贬值”,于是孙悟空也遭遇了英雄主义的降落,同时孙悟空也成为中国青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用叛逆/皈依这两副面孔诠释了抵抗/收编的青年亚文化机制;新世纪的时代主题是全球化,于是孙悟空成为了跨文化语境里的中国符号。

孙悟空的“英雄变格”正是今日中国“文化中空”的诠释,这一根植于中国民间智慧的阐释,跳出了西方现代性话语的二元对立结构,富有启示性。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昨天睡前看了白惠元的《英雄变格》,翻来覆去的寻思一宿,书里对西游记故事原型的讨论,还是让我倍感兴奋。 白惠元认为,西游记的故事,可能脱胎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流传的神猴传说。《大唐西域记》我们都知道,是玄奘和尚记录的取经见闻。而神猴传说,大致是说一个猴子大闹...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第一部孙悟空百科全书,《英雄变格》的目的却不是为“英雄”立传,而是通过追述孙悟空“经典化”的复杂过程,透视其背后的民族意识形态建构:一方面关注“形式”的变化,另一方面挖掘变化背后的“深意”。小白非常善于提问,且论证思路精巧,推荐阅读。

评分

孙悟空在现代中国视阈内的形象嬗变与背后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更迭形成同构关系。有必要指出的是,这种同构并不总是完全重叠的,这也是本书最大的逻辑困境,不过本书的作者已经在最大程度上给出了有力的论证。希望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有更多这样在地的个案研究出来。 最后小小地勘个误:P58“传达出‘传达文化对现代文明的介入和超越’”,其中的“传达文化”应该是“传统文化”; P62“只有在心上的前提之下”应为“只有在欣赏的前提之下”; P97“是指继承与发展民放艺术中的优秀成分”,其中“民放”应为“民族”; P123“坚持‘敌大我小、敌远我近’的构图方式”,其中“敌大我小”应为“敌小我大”,因为前文已经说了“孙悟空作为中心人物,画幅比例变大”。

评分

孙悟空在现代中国视阈内的形象嬗变与背后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更迭形成同构关系。有必要指出的是,这种同构并不总是完全重叠的,这也是本书最大的逻辑困境,不过本书的作者已经在最大程度上给出了有力的论证。希望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有更多这样在地的个案研究出来。 最后小小地勘个误:P58“传达出‘传达文化对现代文明的介入和超越’”,其中的“传达文化”应该是“传统文化”; P62“只有在心上的前提之下”应为“只有在欣赏的前提之下”; P97“是指继承与发展民放艺术中的优秀成分”,其中“民放”应为“民族”; P123“坚持‘敌大我小、敌远我近’的构图方式”,其中“敌大我小”应为“敌小我大”,因为前文已经说了“孙悟空作为中心人物,画幅比例变大”。

评分

从切入角度、理论运用以及关注焦点的维度来看,都可以说是我心目中最有趣的学术著作

评分

著者梳理晚清以降孙悟空的舞台(含影视)和文本形象的变迁脉络,分析了历史维度下对孙悟空形象的多种诠释,揭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侧面,书中运用了大量人文学科理论,涉及到大众文化、视觉文化、影视文学等许多领域,是一部很有启发性的跨学科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