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奥地利诗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生于铁路职工家庭,大学攻读哲学、艺术与文学史。1897年后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遍游欧洲各国。会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其创作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里尔克的诗歌充满孤独痛苦情绪和悲观虚无思想,艺术造诣很高,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译者:林克,1958年4月生于四川南充。先后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法德语系和北京大学西语系。主要从事德语诗歌翻译。主要译著有:《死论》《爱的秩序》《杜伊诺哀歌》《梦中的塞巴斯蒂安》《追忆》。
《德语文学大师典藏:布里格手记》的全称是《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手记》,它是里尔克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个高峰。小说叙述一个出生没落贵族、性情孤僻敏感的丹麦青年诗人的回忆与自白,某种程度上即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小说由七十一个没有连续情节、不讲时间顺序的笔记体断片构成,这些断片因为共同的主题——孤独、恐惧、疾病、死亡、爱、上帝、创造等,集中表达了里尔克终生关注的各种精神问题,在精神暗流上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有机整体,被誉为现代存在主义*重要的先驱作品之一。
“德国文学大师典藏”收录德国文学*著名的五位作家的作品,包括里尔克*的小说《布里格手记》、代表作《新诗集》;特拉克尔的代表作《梦中的塞巴斯蒂安》,荷尔德林*重要的作品《追忆》;德国浪漫派代表人物诺瓦利斯的《夜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能够代表“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作家黑塞的诗集《黑塞诗选》等。
作为里尔克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不同于其诗歌早期的抒情风格,而是主要以客观、智性的眼光审视生命,最擅长以一个小物件入手,精细的书写物件的边边角角,然后带入相关的历史、人物与亲朋,从而展现出细小又宏大看似对立实则融合的风格。 主人公马尔特·劳瑞茨·布里格是丹麦破落...
评分读完第三遍《马尔特手记》,我得了胆囊炎。两者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至多是精神愉悦与肉体痛苦的偶然冲撞,读书人难免的不幸。 一个胆囊炎患者的行走是件要命的事情。右腿动一下,肚子里就牵扯出一条线状的痛,线的一头攀住肋骨,另一头凌厉地坠向地面,天经地义...
评分向死而生:一位纯粹诗人的心灵经验 ——读里尔克《马尔特手记》 瓦尔特•本雅明在分析波德莱尔笔下的十九世纪末的巴黎时写道:“巴黎的质地是脆弱的,它被脆弱的象征包围着——有生命的东西和历史形象。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对逝者的悲哀和对来者的无望。” 如波德莱尔在诗...
评分游吟诗人是欧洲一个古老的职业,其浪漫神秘的形象频繁地见诸欧洲的文艺作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威尔第的歌剧《游吟诗人》。曾几何时,这一特殊的人群游走于列国之间,演唱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歌曲,表演民间史诗,在他们赞美着爱情,讽谕世象百态,让人们亦悲亦喜的同时,其实也是...
评分向死而生:一位纯粹诗人的心灵经验 ——读里尔克《马尔特手记》 瓦尔特•本雅明在分析波德莱尔笔下的十九世纪末的巴黎时写道:“巴黎的质地是脆弱的,它被脆弱的象征包围着——有生命的东西和历史形象。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对逝者的悲哀和对来者的无望。” 如波德莱尔在诗...
翻译?反正够用了
评分x2 翻译呀!!
评分翻译真的是害人匪浅,从内容上感到是一本不错的册子,结果读起来艰深拗口,很多句子根本读不通,让人怀疑译者翻译完自己有没有认真读过……大量的长句,句子中又多次转折,建议按汉语的句子稍微整理一下……
评分翻译?反正够用了
评分看不懂哈,碎碎念 ,忍着看一会还是看不懂,没有像别人推荐的那么好看,失望????后来查了一下是译本问题。差点就放弃了一本有意思的书。译本真的很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