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长江学者。
祖籍江苏,1955年愚人节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1970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员军人进了北大法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起任教北大法学院至今。先后独立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个人独著、文集和译著20余种。
中国古代宪制作为持久存在的制度经验,有其自己的逻辑和合理之处。但近年来社科领域特别是法学领域,对于中国自己的制度研究较少。作者从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宏观视角出发,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度总结,揭示了历史中国千年传承、具有强大活力的原因,并力图阐释中国在制度文明上独有的贡献。本研究从历史中国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政治问题出发,逐一阐释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构成制度,以及军事制度、官僚体系、经济制度等,从而重构了历史中国的制度图景。
05.29讲的这两个因素:第一,治理黄河,让中国人形成了超强的、跨地域的国家权威;第二,为了对付游牧民族的安全威胁,让中国社会的组织能力早熟。0530为了把中国构造成一个大国,中国的祖先研发了一个超牛的底层操作系统——宗法制。宗法制确立之后,首先落实在嫡长子继承制上...
评分宪法和宪制问题似乎一直是法学家的专利,而对于中国的大多数法学家来说,一直希望借助来自西方的普世宪法理论来建构中国宪法实践。本书作者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教授,中国该领域学者大牛,对于中国宪制问题,他放弃了普世的宪法理论,转而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宪制实践中寻找像中...
评分 评分 评分看了第一篇文章,开头第一句,我就知道后面他要论证什么了。 逻辑就是从气候,水文,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以及游牧民族方面着手论证中国的形成与中国文化的形成地域气候等等都是必然的,是天时地利的结果,后面又把大禹治水拉出来了,真是的。 朱苏力,你老实交代,抄的谁的作业...
这最多只能算一大本围绕着【中国何以维系一个巨大政治文化共同体】的阅读札记。一些缺少论文的猜想和功能主义的ex post注解。#随意翻翻# 2018.2.24
评分其实为传统辩护本身没什么问题的,然而,如果完全掏空了“宪制”的基本含义,重新定义了何为“宪制”,又何必还用这个做标题蹭一把流量热度。请作者再坦诚一点好吗?!
评分名字起的荡气回肠,只是笔力之差不忍卒读
评分抛去本书分析是否实证不谈,仅就摆脱西方宪制范式的思维窠臼而言,值得一读,并自省。
评分结合雍正王朝、康熙大帝、汉武大帝、“三大战役”以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中史料和立场的跨时间、跨区域单角度分析。违背最基本社会科学相关性(因果)解释准则的目的论、功能论推断教学现场。为了本书文字中体现出的作者真诚的内心可能遭受过的曾经的欺骗与恶意进而导致他对法律乃至整个人类文字与言辞之虚伪的蔑视和嘲讽所透漏出人生的悲凉加一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