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非虚构文学著作《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新启蒙话语建构》《外省笔记》《“灵光”的消逝》等,学术随笔集《历史与我的瞬间》,文学著作《神圣家族》。
曾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2010年度 人民文学奖”“第七届文津图书奖”“2013年度中国好书”等多个奖项。
梁光正的世界,梁光正的儿女们知道得并不多。
他在一个充满饥饿、批斗和动乱的年代里,拥有瘫痪在床的妻子、年幼的四子、一两个情人、四五个继子和用不完的热情。他一厢情愿地将这些“家人”捏合在一起,并全力爱他们,在养家糊口的路上意气风发地狂奔、头破血流地栽倒、不知 休止地反复。
故事以他老年执意寻亲报恩为起点,子女们得以回顾父亲如西西弗般屡战屡败、永不言弃的奋斗史和爱情史。随着记忆的深入,一件尘封多年的可怕往事浮出水面,子女们不得不重新面对自己的良心和对父亲爱恨难明的情感纠葛。
梁光正是从不害怕的,他内心自有“道理”,世间一切事必得循此发生,否则难逃他的檄文。他随时随地的不识时务令儿女们厌烦,但他从不迷茫,即使撒泼打滚、做小伏低也要贯彻自己的“道理”。梁光正的世界就像一团孤独的乱麻,热情地席卷过所有人,留下一地慌乱。
他是一个农民,也是个斗士,他的一生就这么愚蒙而固执、仁厚而浪漫、自大而狂热地战斗着,像一条无理取闹的“老狗”。直到他棺材落地,人们才突然发觉,这世界过于空旷。
我是梁鸿粉。 从《中国在梁庄》开始,八星好评!然后追了《出梁庄记》(至今不明白为什么不叫《梁庄在中国》),现在又读了《梁光正的光》。 叙述的破碎感对《中国在梁庄》一书是有益的,我在之前的书评也写过,零碎的叙述、转述以及转述再转述,让读者会不自觉带入,和作者一...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这个书的名称,我就在想梁光正的光这个光到底是什么呢。当读完此书的时候,我仍在回忆书中的故事,思索他的身上到底散发的是什么样的光呢? 他是一个农民,可即使在那个政治处于摸索和有些混乱的时候,他却从没有本本份份在家做一个农民,勤于耕地。相...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端端正正地坐在书桌前读,之前从网上看过这本书的简介,对它满怀期待。 事实上却有些失望,翻开书,排版就有些奇怪,下半部分有接近4公分的空白,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书显得高大一点吗? 我先说不好的,再说好的。 一些描述文中人物内心独白的段落通篇没有标点符号...
梁庄,是每个人的梁庄。 梁光正,是每个人的亲人。 我们一再回到故乡, 一再阅读这个失败者的故事, 是因为他能让我们生活的暗处,生出光来。
评分关于主题,谈到对农民的理解、体谅,对土地的“反叛”和“利用”就是“政治正确”? 很大的问题是审美性差,不是说虚化、抒情化的审美,是它不能让人产生“向往”,(结尾处有意想拔一把,却积重难返了~)太实在,太好商好量了。 能感觉出来作者写得认真、恳切,在意技巧和构造。
评分故事本身和人物塑造都不錯,但是情節設置比較亂,最後的部分更像是在湊字數。感覺梁女士還是更適合寫非虛構作品。
评分在这本书里,梁鸿写下了自己的父亲,以及在父亲翼覆下的大家庭子女亲人们的故事。梁光正,一个少见的乡村轴人,有自己所执的,不像农民的农民。一个脑子聪明不爱按常理出牌的农民,一个认道理并践行道理的农民,经历58,59的挨饿时期,经历66,67wg的批斗,经历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挨打,依然倔强和充满战斗力。不止战斗,还感情充沛,一生热爱不止一个女性。因为这所执和战斗力,因为不屈服,直接间接导致自己爱人,子女,家庭的各种苦难。粗看一下似乎充满了家族长久的纠葛和各种各样的鸡毛蒜皮的琐事,可是细想一下又觉得这就是人之为人,混杂,繁复,盘根错节的感情世界的根本。一张大网,网住一切,它就存在在你的生活中,渗透进你的血液里。梁光正,很少见的中国农民,很艰难的所执,但是,他成功了。他的一生比大多数人都精彩,值得一过。
评分元旦三天在家把这本小说看完了。特别适合与父辈感情隔膜(抵牾)的读者看,看过或许能摸到和解的通道。文笔也不错,有不少段落单拎出来可以进语文课本,缺点是整体稍欠洗练。全书17万字,我觉得可以删掉一半。当然,这很可能是我颈椎不好的缘故,畏长。比这啰嗦的小说多了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