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曾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他1924年赴英国担任大学讲师,并开始创作长篇小说,1930年归国后曾在多所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老舍先生一生勤勉,著述颇丰,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离婚》《二马》等,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四世同堂》是一部表现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近百万字。
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通过祁瑞宣、钱默吟、李四爷等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生动真切地反映了北平市民在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心态,以及他们在这段屈辱的历史里所经历的人性挣扎,再现了那个时代众多普通人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
小说气魄宏大、视野广阔。在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框架下,老舍先生用小人物们的故事记录下整个民族的脉动,用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浓缩了整个北平“亡城史”,也深刻地展现了战争时代广阔中国的面貌,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微缩抗战史。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规模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品,也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描写平民战争创伤的长篇小说,堪称中国抗战文学史上“最力透纸背的书写”。
三十一章主要讲北平丢了后,小羊圈内各种人的反应。 一开始是几个人的群戏。关心和不关心的交替进行。 剃头匠孙七是最先出场的,知道消息后,孙七的剃刀立时撒了手,差点伤了客人。小崔和程长顺争论着南京会不会守住。刘师傅差点因为丁约翰的漠不关心打了起来。小文揣着手,立...
评分(仅一人之见,并不周全。) 瑞宣,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温润如玉。有自尊知荣辱,一腔爱国之志又难以明志,在尽忠与尽孝难两全之间纠结百转。念他虽有种怒其不冲破蚕茧的刺痛握拳感,却深深理解他的矛盾他的无奈。 瑞丰,没有什么头脑的好吃懒做之人,凡事只求热闹不过大...
评分这本书很长,三部曲合成的一本书。而我读来,也大致有三个阶段。 刚开始读的时候,有点新鲜,看到祁家老三和老大,总是不自觉的联想到巴金的《家》。一度《家》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也许那是在叛逆与青春期看的缘故。和那种冲破家庭牢笼的氛围自然结合了。 但是没多久,老三...
评分文/宝木笑 当老舍先生在1944年用“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为其百万字的小说《四世同堂》开篇时,这部伟大著作其实就已经选择了一条更贴合中国人性格的宏大叙事之路。这部老舍先生生前自认为最好、最满意的作品,也是其规模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品,从1941...
评分拿到书的那一刻,觉着以过去的阅读速度,应该是能在今年4月3日《四世同堂》话剧在中山公演前看完,结果直到今天凌晨才真正结束。理由应该有二:一来我忘记了自己现在是庸庸碌碌的上班族,不像过去念书的时候有一大段一大段空余时间;二来我不曾想《四世同堂》是如此艰涩的一本...
人物刻画很成功,每个人都很鲜活,仿佛这个地方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但就是死亡有些时候稍显刻意安排。
评分小妞子的死,为老舍的死亡狂欢划下血色浓重的一笔。
评分小妞子的死,为老舍的死亡狂欢划下血色浓重的一笔。
评分很经典的一本书,读过多次,与我渊源颇深,其中曲折不提也罢~~墙裂推荐这个版本,封面很好看~老舍的作品以前读觉着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真静下心来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大家就是大家,人物形象很生动立体~~
评分读到最后几页,小妞儿的死与日本的投降,“打赢了有什么用”我真的崩溃大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