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三部曲•第一卷 依恋

依恋三部曲•第一卷 依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约翰•鲍尔比是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母爱剥夺实验和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和心理学。1946—1972年以陆军精神病学家的身份长期在塔维斯托克诊所和人类关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儿童和家庭精神病方面的医疗、教学和临床研究。他系统研究了母爱剥夺对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理论。

出版者: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英]约翰•鲍尔比
出品人:
页数:416
译者:汪智艳
出版时间:2017-6
价格:7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9229276
丛书系列:依恋三部曲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依恋 
  • 心理 
  • 精神分析 
  • 婴儿心理学 
  • 亲子关系 
  • 心理咨询 
  • 早期发展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内容简介:

本书是约翰•鲍尔比依恋理论系列的第一卷。本书详细探讨了母婴关系的本质,从对本能行为的讨论开始,结合许多其他研究者的文献,列举了很多非人类哺乳动物母亲和幼崽的依恋关系,进而推及人类的依恋模型。研究表明,婴儿与抚养者(主要是母亲)的依恋关系对其一生的情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 响,为人父母者应充分了解如何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进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编辑推荐:

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被心理学界公认为20世纪亲子关系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成就。

依恋关系的质量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值得父母详加研读。

帮助为人父母者理解孩子的情感与行为发展。

★名人推荐:

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研究关注母婴分离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希望这套书的出版能够让中国的父母重视儿童的早期养育,也期待这套书中的理念能够推动中国研究,能向大众普及相关的科学育儿的理念,增加大家对婴儿以及对母婴关系的理解。

——易春丽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院讲师

阅读鲍尔比的系列书籍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并重视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意义,虽然分离在这个快速的社会里显得稀松平常。

——施琪嘉

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依恋理论的奠基人约翰·鲍尔比1907年出生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中共有六个孩子。父亲Alfred Bowlby是准男爵,并曾经作为医务人员为英国国王服务。根据当时的教养习惯,Bowlby幼年每天只和母亲接触约一个小时。因为那个时后普遍认为对儿童表达关心和爱护会把孩子宠坏,所...  

评分

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院有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专家王争艳教授曾说过,几乎所有的正常婴幼儿都会有“依恋情结”。“依恋情结”不但无害,还有助于她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家的分析还得出,无论是“恋人”,还是恋物,依恋关系的产生都是孩子内在心理需求的表现,...  

评分

无意中看到这本《依恋三部曲1:依恋》,一下子就吸引到我。本书的作者约翰.鲍尔比是依恋理论创始人,主要从事儿童和家庭精神病方面的医疗、教学和临床研究。这本书是《依恋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内容网上都有介绍,不一一赘述。说说对我触动比较大的两个点。 一是母婴依恋关系...  

评分

我在2011年学习发展心理学时,刚了解到依恋理论就对婴儿对母亲的依恋着迷。一个小不点的很多情绪情感都与母亲密切相关,母亲对婴儿的关注情况以及与婴儿的分离都决定了婴儿的情绪状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如此依赖恐怕就只发生在婴儿身上了。等到成人后又有谁离不开谁呢?长大了...  

评分

儿子6个月,育儿是一大阅读主题,构建三岁前的育儿底层思维 当然也是有几大困惑让我去读这本书 ① 回归职场之后,孩子会不会有焦虑出现?出差频率应该怎么控制好 ② 在孩子奶奶带孩子的过程中,有什么要注意的? 好,第一个问题 回归职场之后,孩子会不会有焦虑出现?出差频率...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看完,花了我8个小时。 依恋理论采取动物行为学、生物学、控制理论等学科原理,在五十年代发展心理学发展繁荣、母婴关系得到重视研究的背景下产生的,鲍尔比的研究方向是生物进化学、控制论的视角,从最初的母婴关系向后面的人类社会行为推进,不同于弗洛伊德后期专研的回溯式研究,理论内容对精神分析的相关专业名词进行了汲取,看完简直推翻了我的一些从精神分析里得来的观念。 理论前面大部分内容是动物行为的观察,中期逐渐过度到对精神分析、动物行为学相关内容以及名词的吸收,比如目标→形成目标,功能结果,把动物行为分为简单反应、链式、层级式、因果式四种内容,从昆虫、鸟类、哺乳类、类人猿、人类的行为渐进举例,并说明这些生物行为在环境依赖性、环境稳定性上的联系,还把一些著名的动物观察和华生、斯金纳、巴甫洛夫的行为研究。

评分

一半的论述都是离题的,真正讲到人类的依恋行为的篇章不足50%,而且着墨最多的还是母婴之间。不过离题讲讲控制论和习性学也不是毫无价值,就是作为普通读者,看的确实很累.......

评分

终于看完,花了我8个小时。 依恋理论采取动物行为学、生物学、控制理论等学科原理,在五十年代发展心理学发展繁荣、母婴关系得到重视研究的背景下产生的,鲍尔比的研究方向是生物进化学、控制论的视角,从最初的母婴关系向后面的人类社会行为推进,不同于弗洛伊德后期专研的回溯式研究,理论内容对精神分析的相关专业名词进行了汲取,看完简直推翻了我的一些从精神分析里得来的观念。 理论前面大部分内容是动物行为的观察,中期逐渐过度到对精神分析、动物行为学相关内容以及名词的吸收,比如目标→形成目标,功能结果,把动物行为分为简单反应、链式、层级式、因果式四种内容,从昆虫、鸟类、哺乳类、类人猿、人类的行为渐进举例,并说明这些生物行为在环境依赖性、环境稳定性上的联系,还把一些著名的动物观察和华生、斯金纳、巴甫洛夫的行为研究。

评分

断断续续的,似乎看了一年多呢。 最后的最长假期,也算是结束了吧。in ZiWU Shanghai.

评分

为什么母亲对婴孩的养育与关爱会影响其一生的情感发展? 什么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依恋关系? 父母和婴儿建立起不同的依恋关系会给婴儿带来什么样不同的影响? 父母应如何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进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这本书帮我找到答案,抽时间写个长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