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文化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已主讲《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救时宰相”于谦》、《清官海瑞》、《评说曾国藩家训》等系列。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第一个,对心外无物的理解。 阳明心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心外无物。关于心外无物,王阳明有一段非常经典,也是哲学史上非常让人费解的一段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段话蕴含了很丰富的哲理...
评分主要是介绍王阳明的生平经历,穿插着讲阳明心学。一些内容没展开写,比如湛若水,湛若水的内容还没唐伯虎多,还有,书中写了很多王阳明在各地讲学的盛况,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听,各级官员也听,有人不远万里来听,有人爬树上听,这都是从侧面写王阳明讲学,可是讲学讲了什么内...
评分最早知道王阳明先生的些许观点,是在高中历史课本上,“阳明心学”一次留在心底,是我和先生的第一次见面。本以为只是个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经过了解,才发现先生竟然是与孔子、孟子、朱子(朱熹)并列的儒家四大圣人;除此之外,还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完人之一,孔子和王阳明各...
评分读了此书,很后悔以前没有系统去了解“阳明心学”,但是现在对我来说还是不晚。纵观王阳明先生一生,其大境界、大感悟,形成不同于儒释道三家而形成的一种独特而又平淡的思想。突破等级,不去逃避,在“事上练”,树立起担当意识,“从知道到做到,然后到沉浸式体验,到价值归...
评分演讲稿,浅显接地气部分我觉得没问题,可大问题却出在作者本人的价值认知上,这种认知又和他接触的环境有关。看演讲我其实觉得郦波老师还行,不是不接受意见型的,若换个学术环境估计会成为更好的老师。第一,论自杀高中生的时候他觉得这是自我的自私,宣称人的生命价值在于本人之外的东西,否认了自我价值的可能性。第二,他觉得一个哲学论派的成功等于正确,最后一章反复强调心学的正确和必学性,这又是可笑的片断。哲学不过是各持三观的人的自由选择,各适其适罢了。第三,暂且不论心学,郦波对于佛道的理解是错误的,他说佛教单论圆滑而阳明不圆滑因此心学不佛教,这也太没有逻辑了。对于顿悟,格物,悟道等等的区别也没有细致说明。此书完全是通俗读物,只是我对郦波非通俗的书能写到什么程度而持保留意见。
评分2018027,心即理,心外无物,事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人生三大困惑,习性,情绪,欲望,儒,释,道各解决一个。
评分看书名貌似是阳明心学500年传播影响,实是以通俗方式,从立德、立功、立言角度讲述的阳明传记,在内容上无新。为求有趣,素材虚实皆用,评述多有迎合夸大处,作为入门尚可读,对于了解王阳明及其心学者可略过。
评分太多迂腐主观判断看到恼火 王阳明本身经历和哲学太精彩了 这种自以为是乱七八糟的讲稿我都没忍住看完
评分演讲稿,浅显接地气部分我觉得没问题,可大问题却出在作者本人的价值认知上,这种认知又和他接触的环境有关。看演讲我其实觉得郦波老师还行,不是不接受意见型的,若换个学术环境估计会成为更好的老师。第一,论自杀高中生的时候他觉得这是自我的自私,宣称人的生命价值在于本人之外的东西,否认了自我价值的可能性。第二,他觉得一个哲学论派的成功等于正确,最后一章反复强调心学的正确和必学性,这又是可笑的片断。哲学不过是各持三观的人的自由选择,各适其适罢了。第三,暂且不论心学,郦波对于佛道的理解是错误的,他说佛教单论圆滑而阳明不圆滑因此心学不佛教,这也太没有逻辑了。对于顿悟,格物,悟道等等的区别也没有细致说明。此书完全是通俗读物,只是我对郦波非通俗的书能写到什么程度而持保留意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