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纳里·奥康纳
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美国文学的重要代言人。曾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诸多奖项。三十九岁时死于红斑狼疮。
她的小说因有着荒凉、神秘、腐朽、离奇的特征而常被归类于“南方哥特式小说”。在其短暂的生命中,著有两部长篇小说、三十一篇短篇小说及大量的书评和影评。代表作有《智血》《暴力夺取》《好人难寻》等,被公认为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
书名来自《圣经·马太福音》11:12,“自施洗者约翰起,天国就陷入暴力当中,人们用暴力掠夺它。”
父母双亡的男孩塔沃特在婴儿时被狂热的基督教徒舅爷爷偷走,在荒林里当作先知的接班人培养。老人死后,他回到城中舅舅家,努力在否定自己先知的命运,却被内心不知名的力量左右,陷入宗教迷狂的同时,也犯下了暴力犯罪。
作家一方面为我们展现出基督信仰对于人性的扭曲,盲信而虔诚的信徒在现代教育、科技和文明的冲击面前人生图景变得困惑、顽固、荒诞,另一方面,不管信教与否,潜藏于生命个体的暴力和自我毁灭倾向促成了家族成员之间互不接受、无法宽容相待导致酿成最终的悲剧。
翻开此书,一种压抑扑面而来。一开头便是死亡,然后充满了基督原教旨主义,夹杂着大量的心理内容。让人晦暗。 其实故事似乎相当简单,一个原教旨的老人,总想着洗礼和拯救。“舅舅”失败了,又找了下一个。故事已那个小男孩视角。前半部份似乎在逃离舅公的影响。但当他回到舅舅...
评分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到处传播正能量的小太阳,但在阅读中,我最爱的是比现实还阴暗还绝望的小说,这大概是一种互补。所以读奥康纳的《暴力夺取》这部小说,我并没有太多的不适,除了太多的宗教隐喻。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父母双亡的男孩塔沃特,被笃信基督教的舅...
评分奥康纳精准冷静有力的语言像黑色闪电,除了一次次被击中之外,还有别的可逃之处吗? 读完《暴力夺取》是早上5点钟。前一个晚上读的时候,我躺在被窝里,浑身打冷战,像发疟子一样。所以只好把书扔在一边,勉强入睡。早晨4点钟,不是尿憋的,也是口渴的,也不是噩梦闹的,突然...
评分在我看来,美国南方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她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才华、阴冷而暴力的结尾、对人物睿智的刻画都令人印象深刻。 《暴力夺取》英文版出版于一九六〇年,是作者的第二部也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十四岁的男孩弗朗西...
评分精神上的暴力和专制对一个人具有更强的摧毁力。 内容当中涉及很多基督教教义以及仪式,因此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不难看出他们对于宗教的笃定和忠贞不渝。在没有信仰的外人看来,这种行为近乎极端的狂热分子,似乎是走火入魔般陷入不可回转的绝境,老人的坚...
这是一场必将降临的宿命,藉以宗教的外衣阐述无依无据的信仰(在儿童时代便生根萌芽)。舅爷爷和舅舅代表着两种类型的信仰者,而小孩则是他们中间摇摆不定的迟疑者。或者说,这是对完全无神论者与狂热基督徒的双重嘲讽。舅舅幼年受到疯狂教徒舅爷爷的影响,自以为抵御了宗教热潮的侵袭,保持着莫名的优越感,最后更是借小孩之手杀死了自己爱的沉重负担;而舅爷爷则有种面对知识分子的自卑,不得不用粗野来掩饰彷徨;小孩则是一边妄图反抗他人赋予自己不容置疑的使命,一边一步步走向预设的轨道。奥康纳藉由这样一个故事展现了一种关于宗教(披着仁慈伪装,而信徒狂热可惧)的暴力,她的语言冷静、深邃而富有美感。但在本篇中奥对文字的把控力略有欠缺,衔接出现了不可忽视的滞涩。
评分奥康纳的短篇远比长篇要好,而且有点雪莉杰克逊的感觉,可能都是女性哥特作家的缘故吧
评分真是二流译者的译笔,好多句子读起来很难受。五星打给奥康纳,奇妙的比喻,白天见鬼情节。有没有好译者译她的长篇?
评分真是二流译者的译笔,好多句子读起来很难受。五星打给奥康纳,奇妙的比喻,白天见鬼情节。有没有好译者译她的长篇?
评分奥康纳的短篇远比长篇要好,而且有点雪莉杰克逊的感觉,可能都是女性哥特作家的缘故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