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道义 Ernest Mason Satow (1843-1929),又译作厄内斯特·梅森·萨托,英国外交家。1862年至1883年以及1895年至1900年任英国驻日外交官,1884年至1895年在暹罗(今泰国)、乌拉圭、摩洛哥等国任外交官。1900年至1906年任英 国驻华全权公使,曾代表英国签署《辛丑条约》。1906年被委任为英国枢密院委员。作为经验丰富的资深外交家,他撰写的《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至今仍是世界各国外交人员的必读书籍之一。
萨道义还是一位卓越的语言学家、不知疲倦的旅行家、旅行指南作者、词典编纂者、登山家、狂热的植物学家和伟大的日本典籍及手稿收藏家。他与威廉·乔治·阿斯顿、巴塞尔·霍尔·张伯伦三人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日本学学者。在他毕生的生涯里,一直坚持不懈地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共留下了47卷日记。他声名显赫,曾被选为1903年4月23日出版的《名利场》杂志封面人物,而他本人却始终淡泊于名利。他娶过一位日本妻子,其子武田久吉后来成为知名的日本植物学者。
1862年,萨道义作为英国外交使团翻译来到日本,直到1869年归国,他经历了开放通商、尊王攘夷、下关之战到内战爆发、天皇亲政等一系列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他以第一手资料,忠实记录了日本各阶层在大变革中寻找出路的艰难历程,以及他眼中的日本人、日本精神和日本文化的本质。萨 道义以他日常所见,揭示了在这场事关日本国运的抉择中,一个民族的觉醒、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和成长,以及一种新秩序的构造。
《明治维新亲历记》对西方社会了解日本起到很大的作用,被誉为西方“知日”第一书、最出色的历史见证。作者本人也被誉为最优秀的日本学家、最懂日本的西方人。
据史料记载,是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运动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它在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
评分本书最初断续写于1885年至1887年我在曼谷担任英国公使期间。在那之前,我结束了在日本的悠闲生活,回到英国已有两年。回首1862年到1882年在日本度过的二十载春秋,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自从1861年11月离开祖国前往东方服役起,我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这些日记为本书的写作...
评分Blue编辑 日本,这个与我们中国一衣相邻的国家,对于我们中国国人来说可以说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在古道中国尤其是明朝时期,日本在中国人的眼中其实还是一个未完全开化的一个国家,不管是政治经济实力,还是实际的军事实力,可以说都远远不及中国。但是随着近代...
评分比如,此书38页处有这么一句:剧院的内部装潢、服装、表演方式、简单的布景和灯光、剧本的文学风格等并无特别奇怪之处,即使台下坐满了欧洲观众,也无须做太多的变动。 其对应的英文原文是: 其实,英文的意思大致是:(现在,)剧院的内部装潢、服装、表演方式、简单的布景和...
评分作者為英國近代著名外交家,長期在遠東地區,曾任英國駐日本公使、駐華公使,參與《辛丑合約》之簽訂。由於他從1862至1882年在日本工作,精通日語及日本文化,亦有“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東方學者”之謂。此書根據個人日記,記錄1862至1869年日本明治維新期間之個人見聞,其時作者...
故事讲得不错。细节到位。描摹了明治维新前期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图像。“我”作为英国外交官的视角,不可能成为客观的观察分析家,必然牵连英国的东亚政策和列强在远东地区的力量博弈。
评分非常好,细节丰富。读后感慨,一个国家的命运就这样决定了。万世天皇,君权神授,大一统的集权重商主义国家诞生了。而多灾多难的中华,还要在血与火中蹒跚一个多世纪才摸索到方向。
评分日本在殖民扩张年代,通过吸收、借鉴英国文化,变得强大起来
评分因为缺乏基础,本次只读到前13章,后面实在太琐碎有机会再读吧。但纵观前面,还是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属于天皇600年无实权而由幕府大君统治的时代,但末代幕府已然虚弱至极,国家并无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天皇大君地方势力的三方弱平衡,以洋人入侵作为外因最终促成体制转换,全面由闭关锁国变成改革开放
评分有些翻譯有問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