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万寿寺(珍藏版)/王小波全集》讲述了关于现在、过去、自我、记忆,穿越时空和地域的故事,主人公的遭遇和唐代传奇人物薛嵩、红线的遭遇古今交错。作者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自由奔放的想象力,收放自如的叙述技巧,构筑了一个虚拟、魔幻、诡异的时空世界。通过一段段荒诞有趣的故事,作者展现了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性格的独到解析,对中国现实问题也有深层的隐喻。
有的作家写的是白天,清晰 笃定 经典路线。 有的作家写的是晚上,梦幻 想象 形式路线。 王小波在写黎明醒来的一瞬间。 一晚并不好眠,我在天光大亮前醒来。 黎明那一瞬间是失重的。我在哪里?我在床上吗?在地上吗?在路边吗?在办公室吗?在酒店吗?……我在哪里? 那瞬间也是...
评分王小波在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万寿寺》中,凭借汪洋恣肆的想象力,通过反虚伪道德论的唯美笔触,构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诗意世界,抒发了他对自我生命的实现与超越的向往和追求。 《万寿寺》的叙述者“我”是北京万寿寺历史研究所里的研究员,撰写有关唐朝时湘西节度使薛...
评分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这是王小波在万寿寺说的,他在万寿寺里用了彩笔,这与其他的小说是不一样的,这是他最华丽的小说了,不断的重写,失忆,现实和故事,还有虚写的历史,令人眼花缭乱,我仍然觉得这是中国最好的小说: 主角失忆了: *莫迪阿诺在...
评分凌乱、破碎,一如记忆本身。
评分凌乱、破碎,一如记忆本身。
评分不属于当下的才可以成为自由和珍贵的,当下总是平庸。
评分纯推测:薛嵩,红线,小妓女,老妓女薛嵩隐喻广大人民,性隐喻文化需求,红线是个苗女在文中算是一种“外来文化”,小妓女代表后起发展的文学,老妓女代表一直存在的文学。这些都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正如一开始两种文字翻译的对比。剩下就让认同这个推测的人去推测吧。
评分四分之一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