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1880.11.12¬——1971.6.21),广东新会人。字援庵,又字圆庵。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著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后汇为《陈垣全集》。
校勘学起因于文件传写中的错误率太高,文件越古,传写的次数越多,错误的机会也越多。校勘学的任务就是改正这些传写中出现的错误,恢复一个文件的本来面目,或使它和原本差别最微。本书原名《元典章校勘释例》,是国学大师陈垣在校勘《元典章》基础上,分条陈列旧刻致误的类例,如行款误例、通常字句误例、校例等,总结概括了校勘学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与校勘方法,是校勘学上一部带有总结性的重要著作。
胡适的《〈元典章校补释例〉序》(收入《胡适文存》第四集卷一时,改题为《校勘学方法论》,下简称《释例序》)是中国近代校勘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陈垣《校勘学释例》(即《元典章校补释例》的后身,下简称《释例》)更是近代重要的校勘学论著。但是目前学界的研究,多关注...
评分是書舊題《元典章校補釋例》,多據元本校正沈本,非惟臚列異文,抑且細設誤例,析其致誤之因,較曲園《古書疑義舉例》益重版本,故臆決者少,且援菴老於有元名物、制度特為精熟,故能斷其是非,此其難能可貴者也,至於校法四例,沾溉後學,更無論矣,此胡適之序述之已詳,其持...
评分胡适的《〈元典章校补释例〉序》(收入《胡适文存》第四集卷一时,改题为《校勘学方法论》,下简称《释例序》)是中国近代校勘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陈垣《校勘学释例》(即《元典章校补释例》的后身,下简称《释例》)更是近代重要的校勘学论著。但是目前学界的研究,多关注...
评分胡适的《〈元典章校补释例〉序》(收入《胡适文存》第四集卷一时,改题为《校勘学方法论》,下简称《释例序》)是中国近代校勘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陈垣《校勘学释例》(即《元典章校补释例》的后身,下简称《释例》)更是近代重要的校勘学论著。但是目前学界的研究,多关注...
评分是書舊題《元典章校補釋例》,多據元本校正沈本,非惟臚列異文,抑且細設誤例,析其致誤之因,較曲園《古書疑義舉例》益重版本,故臆決者少,且援菴老於有元名物、制度特為精熟,故能斷其是非,此其難能可貴者也,至於校法四例,沾溉後學,更無論矣,此胡適之序述之已詳,其持...
写的本身当然是好的,可是出版社为什么要繁简混行呢,这个很影响理解的
评分“沈刻《元典章》不然,写刻极精,校对极差,错漏极多,最合适为校勘学的反面教材。”读这种书能感受到古人很可爱,也会犯和我们一样的错误。如果按照原先的繁体来排版,也许会好一点,只有把繁体与繁体放在一起(元刻本的简写除外),才更容易它们之间的相近,也就理解了错误的原因。
评分序:“推理的校勘不过是校勘学的一个支流,其用力甚勤而所得终甚细微”,善本才是最重要的! 老师:“考试我主要看你们推理的逻辑,结论正不正确是次要的”。 一个文献学的考试70%都是实践,却是闭卷的,怪不得只能看大家如何瞎猜……反正猜错也不扣分[药丸]
评分校勘学入门很容易,但若要做到精当却必须对一代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有一通贯了解,而绝非对照不同版本校改异文。异文有必校,有不必校之分。甚矣,校书不易也,愿校勘之学在中国能早日成为治学之人的一种不可少的工具,而不成为一二杰出的人的专门事业。
评分校勘学入门很容易,但若要做到精当却必须对一代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有一通贯了解,而绝非对照不同版本校改异文。异文有必校,有不必校之分。甚矣,校书不易也,愿校勘之学在中国能早日成为治学之人的一种不可少的工具,而不成为一二杰出的人的专门事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