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 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1940—1945年和1951—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英语民族史》24卷等。丘吉尔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人物》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一大演说家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从1929—1965年,连续36年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校长。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欧阳瑾,男,1972年生于湖南,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热爱并多年从事翻译工作,已单独翻译或者与人合译了多部作品,出版了《重压下的优雅——海明威中短篇小说精选》《瓦尔登湖》《正向思考力》《有限伙伴:二十一世纪美俄关系新常态》《强势》等译著,且有多部译作正在出版中。
1907年,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作为英国殖民地副大臣前往东非进行考察,旅程中大型狩猎观光活动与官方会晤交替进行,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本书绝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游记,其中不乏对非洲风土人情的描述,但更为重要的是,丘吉尔在其中穿插了他对于非洲政府治理和经济发展的看法,指出挖掘东非发展潜力的最佳方式是发展铁路系统。此外,本书也为读者了解当时英国与非洲殖民地的关系打开了一个窗口。此次出版保留了1908年英国首版的3幅地图及59幅照片,争取最大程度地为读者还原出丘吉尔所描述的那个神奇的非洲世界。
偶然一次机会听到了关于我国在南海地区取得的令人世界震惊围海造岛的神奇成绩背后的故事,在低纬度地区的围海造岛条件真的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很多被中建集团招募的渔民都会在抵达目的地的时刻最后放弃了参与工作的机会,变换莫测的潮汐也同样夺走了一些人的生命。而驻守在这...
评分老实讲,看标题,总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平平无奇的小网红旅行者的一本小书,不过把目光移到作者那,一切就不同了——温斯顿·丘吉尔。 最近刚看完《二战回忆录》,挺迷丘吉尔的,叙事顺序清晰,文笔流畅。《一战回忆录》暂时是不打算看了,不过《我的非洲之旅》这本小书还是很有意...
评分该书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随着阅读的深入,易将读者带入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译者文学功底雄厚,我曾多次拜读过他的作品,感觉挺不错的。关于这本丘吉尔的《我的非洲之旅》,个人认为肯定会得到更多的好评,应该会得到更多的人认可,也就会有更多的人购买它。本人也是一名业余翻...
评分带你领略百年之前的非洲景象——评丘吉尔《我的非洲之旅》 丘吉尔系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也是开启冷战时期铁幕演说者,但其政治家的身份之外,竟然还有多重身份令人震惊。比如,他也是一个作家,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我的非洲之旅》这本书,则是丘吉尔在壮年时期考察非洲...
评分一直以来都不是特别喜欢游记的我,却能捧着这本写于二十世纪初的《我的非洲之旅》看得津津有味,不仅仅是因为这是文笔与视角均至臻佳妙的英国前首相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所著,也是因为这本书中描述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非洲与世界是如此迷人,且还有游记背后的故事可供回味。 ...
可以打7分左右吧。对书中用极有成就感的自豪语气描写的猎杀场面感到反感。不过毕竟时代背景摆在那里,也不足为奇吧。相比较于严歌苓的《非洲手记》(行间距大得可怕,不到10万字的文硬是凑了200多页,这本书的描写就要细致丰富得多了,我甚至觉得丘吉尔的文笔还更胜一筹?
评分三星半吧,翻译太差,平均每页有三个”呢”,不知道译者怎么想的。作为资料非常珍贵,记录了英国方面的所想,丘吉尔本人的所想,以及殖民主义的所想。非洲大陆是个又幸运又不幸的大陆。想去非洲旅游。建议人们对其他人们少点意见。
评分丘吉尔文笔真好。写好的秘诀就是写写写啊。
评分殖民地巡礼
评分感受文明的碰撞与渗透,殖民者的傲慢。。不喜欢这种风格的游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