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贝克莱,1685年3月12日在爱尔兰基尔肯尼的一个乡村绅士家庭出生,他是近代经验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开创了主观唯心主义。并对后世的经验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是十八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
贝克莱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十五岁时考入都柏林三一学院,十九岁获得学士学位,在二十二岁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此后留校担任讲师和初级研究员。贝克莱的代表作有三部:分别是在他24岁时刊行的《视觉新论》,25岁发表的《人类知识原理》,28岁时出版的《海拉斯和斐洛诺斯的对话三篇》。贝克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生前担任教会主教十八年,一直致力于经验主义哲学的详细分化和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创建。在1752年移居牛津附近的商学院,次年1月14日逝世,死时不满68岁。
译者张桂权,男,1957年生。现任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外国哲学硕士点负责人,兼任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四川省哲学学会副理事长。1985年至2001年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1997年晋级研究员。1993年10月至1995年4月在日本东京大学进修。2001年11月到四川师范大学任教。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演变及对康德哲学的影响”(2014)、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玻姆哲学思想研究”(1997)。
出版著作有《黑格尔的整体观》(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1986)、《玻姆自然哲学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文集《论黑格尔哲学》(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并在《黑格尔哲学研究》(日本)、《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杂志发表论文五十多篇。
《人类知识原理》是由英国乔治·贝克莱编著、张桂权翻译的书,集中阐述了贝克莱的非物质主义哲学。
本书认为只要否定了物质的客观存在,就可以驳倒唯物主义,“移掉”无神论的基石;认为人们通常所说的事物只是观念的集合,观念存在于感知者心中,提出“存在即被感知”的唯心主义基本原则,宣称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而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避免唯我论,本书肯定观念来自上帝,并认为观念的存在就证明上帝存在。
《人类知识研究》是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体系,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是建立在感觉论的基础上的。承认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源泉,本是英国唯物论奠定的认识论原理。贝克莱歪曲利用了这一原理,沿着从思想、感觉到物这条唯心的路线,建立了他的一整套的主观唯心论。“物体是观念的集合”...
评分 评分贝克莱久矣被目为反动,现有的早期著作还是五十年代印的,为什么不在汉译名著里再版呢?是否和官方长久来的所谓定平有关呢?建议将人类知识原理、视觉新论和三篇对话这几部著作合在一起,放在汉译名著那套书里出来,否则是说不过去的,况且均为关老所译,译笔优美(记得人类知...
sxc逼我的
评分sxc逼我的
评分得到听书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我对经验主义哲学家的书,总是看不进去。 貌似前面是讨论“唯心”“唯物”,后面讨论“经验”。 虽然看不懂很不甘心,但是这种“知之无益,不知无损”的知识,不懂也罢!
评分总体来说对贝克莱的思想有些失望,但“2*2=7”还是很精彩的论证。 “人类知识原理”中的人类指的是不信上帝的人类,真理是属于信上帝的,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名字起得很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