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關於故鄉的圖文集。百幅照片,均為作者所攝,呈現鄉村的日常生活,記錄對逝水年華的追憶,更是對最為本質的故鄉的追尋。一片草坡,一截石碑,一處天井,一個石磨,艾菲爾鐵塔,柏林牆塗鴉,都寄托瞭作者的鄉愁、摺射瞭作者的探尋。“我是一個追故鄉的人,有時候追迴故鄉,有時候追到天邊,有時候追入文字,更多的時候是追進夢裏。”一張一張照片,仿若記憶和心路的索引,觸發一篇篇思緒,定格下生命中那些“沉重的時刻”。
熊培雲,1973年生於江西永修。畢業於南開大學、巴黎大學,主修曆史學、法學與傳播學。思想國網站創始人。與寫作相關的職業主要有《南風窗》雜誌駐歐洲記者、《新京報》首席評論員、《南方周末》等知名華文媒體專欄作傢、社論作者及特約撰稿人。現執教於南開大學。
作品有《思想國》《重新發現社會》《自由在高處》《一個村莊裏的中國》《這個社會會好嗎》《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摺》《中國新革命——〈重新發現社會〉海外版》《我是即將來到的日子》等。
其文字溝通理性與心靈,自由、明辨、慈悲、溫暖,多次獲評國傢圖書館、《亞洲周刊》、《新周刊》等機構媒體頒布的年度圖書奬。
初读熊培云的作品,是在2010年——《重新发现社会》。再次读到他的作品,已是七年后。 《重新发现社会》写的内容已基本忘却,只记得当时同学上课时给我看过两个词,说熊培云对这两个词的认同体现出他对年轻文化的包容和对新世界的拥抱。这两个词我现在经常用,分别是:尼玛,草...
評分熊培云是我国近几年很“火”的学者,主要是因为他的几本书,如《重新发现社会》《自由在高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个社会会好吗》《思想国》等。早在五六年前第一次读他的著作时,我还对这位“草根学者”比较欣赏,可是到了后来,愈发发现他的书越来越“虚”,重复、无内...
評分初读熊培云的作品,是在2010年——《重新发现社会》。再次读到他的作品,已是七年后。 《重新发现社会》写的内容已基本忘却,只记得当时同学上课时给我看过两个词,说熊培云对这两个词的认同体现出他对年轻文化的包容和对新世界的拥抱。这两个词我现在经常用,分别是:尼玛,草...
評分《追故乡的人》看到一半左右,才发现原先看过,但是没有一点记忆,如同我对故乡的记忆,存在着许多断片,一大截一大截真实的空白。 我有故乡,地理上的故乡,遗憾的是,我没有回忆过它,或者说甚少回忆,少到以至于我潜意识里觉得我不想它,我也不爱它。事实也是这样吧,我分不...
評分本书是熊老师《一个村庄里的中国》续篇,是其偶然被触动之后,用多年记录的回乡与离乡的影像辑录而成的图文里。书里用光影和文字,连接起了故乡的过去和现在、近处与远方。 故乡的一口井、一棵树、一片瓦,与柏林墙、埃菲尔铁塔和自由女神像,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共同组成了一...
當故鄉隻剩下膚淺的文字,那故鄉真的就過去瞭。
评分當故鄉隻剩下膚淺的文字,那故鄉真的就過去瞭。
评分每個人都是追故鄉的人,成長的歲月裏有山川大地和日月星辰為伴的孩子是幸運的,對於“上大學的樹”印象比較深,如果隻有離開故土纔能茁壯生長,那就帶上故鄉饋贈給我們的記憶的行囊上路吧。
评分當故鄉隻剩下膚淺的文字,那故鄉真的就過去瞭。
评分倒不很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