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民主主义者
唯心主义是其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
被称为“自由的奠基人”
他生前遭人唾弃被迫流亡
死后其思想和著作大受法国社会膜拜敬仰
主要著作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社会契约论》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忏悔录》《爱弥儿》
【内容简介】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国大文豪让·雅克·卢梭临终遗作,是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在“再没有兄弟、邻人、朋友,没有任何人可以往来”的悲凄境况下,坦然展露的思想和感情。书中收录了十篇漫步遐想,表达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怀。
【编辑推荐】
卢梭临终遗作,一个孤独隐居者的自我对话。
书中收集了十篇漫步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卢梭自己也说过——“我做的事情与蒙田一样,只是目的完全相反。他的随想录是写给别人看的,而我的遐想录则完全是写给自己的。”
书中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与情怀。同时,本书也凭着自身发放的光耀,照亮了无数在世俗社会当中卑污的灵魂。
最明智之举莫过于在我力所能及之处,做我乐于去做的事,无论群居还是独处。
虽然是本很薄的册子,却有种读大部头的感觉,仿佛历史鲜活起来,望着那个出现在教课书中的思想家回顾起自己一生,在临终前自我告解,并将其浓缩进这些无有轻重的字句里。他提到面对谎言的态度,所经受的痛苦于他的意义,以及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爱好和幸福等等,供读者在其中各取...
评分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众所周知,此书是卢梭的最后一部著作。几百年前,此书的出版在当时法国引发一波泪水洪流,几百年后,此书依然一版再版,成为畅销读物。光我手头的大陆版本就有三个(中国社会科学、人民、译林),另有花城、北京,华龄。其译名之多亦叫人诧异:有的叫“遐思...
评分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不论它持续的长短都不留下前后接续的痕迹,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
评分谢世于卢梭诞生前半个世纪的帕斯卡尔说过:“当我考虑到我这短暂的生命将被前前后后的永恒所吞没,甚至我看得见我所占据的这块小小的空间将被无限巨大的空间所席卷而互不相知,我就害怕,我对自己是在这里而不是在那里以及为什么是现在而不是当时非常震惊。” 他所描绘的是我...
评分谢世于卢梭诞生前半个世纪的帕斯卡尔说过:“当我考虑到我这短暂的生命将被前前后后的永恒所吞没,甚至我看得见我所占据的这块小小的空间将被无限巨大的空间所席卷而互不相知,我就害怕,我对自己是在这里而不是在那里以及为什么是现在而不是当时非常震惊。” 他所描绘的是我...
我太晚看这类书了,哥哥的灵魂不食人间烟火,而曾经的我无法与之产生共鸣,甚至以世俗的眼光误会哥哥,每次想到就觉得好难过,我要快点看书,看很多书,看更多的书,这样如果有一天再相遇,就能和哥哥有共同语言了吧。
评分读这种书我一定要大声的朗读出来。读这本书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背景,但读到第一章安宁这个词语出现了不下5次。我发现这一章就是在抱怨,抱怨所有的人。但是后来我查了此书作者背景以后我觉得抱怨的理所应当,我带着愤怒地情感去朗读。这是卢梭的最后一部作品,我读了一遍,以后还会读很多很多遍。
评分卢梭的墓志铭:“这里安息着一个自然和真理之人。”相较于读过的一些虚构的、无病呻吟的小说,我在这本书里只读到了坦诚。从未读到过如此坦诚的书,能在生命中的最后两年写出自己对“人生的体验”,没有自负,没有矫情,很是钦佩。阅读过程中,我曾幻想卢梭当时的状态,我看见一个赤身裸体的老人站在我面前,他问我:“你幸福吗。”我说:“幸福。”又道:“你痛苦吗?”“痛苦。”
评分矛盾,感性与理性的交织
评分“我一人独处要比生活在众人之中幸福百倍。” 更喜欢晚年回归自然沉迷植物研究的卢梭,睿智又平和,即使只是表面的平和。 有时候话语可以柔和些,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失去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反而可以让别人听的更清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