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 1819─1891)
生於美國紐約,其父系、母系祖先分別為蘇格蘭與荷蘭之望族移民到美國,原本家境良好,但在其中學時家道中落。他於十五歲中斷學業,先後擔任過農夫、公司職員,也曾出海成為水手,赴南太平洋捕鯨。
他於一八四五年起開始從事小說創作,以《白鯨記》、《泰皮》、《水手比利.巴德》、《抄寫員巴托比》等作品聞名於世。
譯者簡介
抄寫員巴托比
林家任
一九七五年生,淡江大學德語系畢,熱衷歐陸文化及語言。目前任職出版界。譯有《噢!父親》等書。
水手比利.巴德
廖彥博
政大歷史系碩士,同時翻譯與著述。著有《蔣氏家族生活祕史》、《愛新覺羅.玄燁》、《一本就懂中國史》、《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與白先勇合著)等;譯有《大清帝國的衰亡》、《謊言的年代:薩拉馬戈雜文集》、《驚悚大師希區考克:重返驚魂記》、《漫遊中古英格蘭》、《小人物日記》、《掙扎的帝國》等書。
梅爾維爾筆下最能呈現荒蕪世界中現代人縮影的兩個人物
叩問人要怎樣才能保住完整而自由的自己?
巴托比以全身心的力量,切斷所有對外的聯繫;
比利.巴德面對構陷戕害,竟然毫無抵抗能力。
他們將迎來的命運終局,只是毀滅?
抄寫員巴托比拒絕與外界溝通,他總以一句「我不願意」回應一切,以孤獨且堅決的態度活著。
水手比利.巴德則是個討人喜歡的青年,但只要一感受到壓力,便緊張瑟縮到難以言語。善良的他在遭遇罪與罰的關鍵時刻無法為自己辯護。
一個不願意說,一個說不出來,主動或被動地放棄了溝通的工具和契機,陷自己於孤立無援的險地。
梅爾維爾藉由巴托比和比利.巴德,寫出了現代人內在靈魂困境的兩極。一幕幕看似現實合理的場景,映現出超現實不可思議的光影,照見「個人之我」與「他人之世界」間永恆拔河的險惡。
抄寫員巴托比
在華爾街開業多年的老律師已請了三名雇員,但隨著辦公室業務擴增,他又聘了一位名叫巴托比的年輕人來擔任抄寫員。
新來的巴托比在抄寫上展現了超群的穩定力,他的加入讓老律師感到安心,便想要委以其他任務。怎知在一次請巴托比協助校正工作時,他拒絕了,不只如此,除了抄寫之外,其他業務一概不做,全都以一句「我不願意」回應。
他的態度惹惱了老律師和其他同事,就算老律師質問拒絕的原因,他也不願回答……
水手比利.巴德
長相俊秀、個性和善的青年水手比利.巴德,被皇家海軍「奮戰號」召募為該艦的水手。
「奮戰號」出海後不久,比利雖然馬上就和大家打成一片,表現得體。卻有傳言說船上的士官督察長克拉賈特不喜歡比利,試圖誣陷他。
在一次由維爾艦長召集比利與克拉賈特當面對質的場合,當克拉賈特控訴著比利意圖謀反時,無辜的比利不知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焦急的他失去了言語能力,沒想到卻因此發生了難以收拾的變故……
本書重點
十九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梅爾維爾
中、短篇小說經典全新譯本
威尔船长其实就是那种父性权威的形象,凝聚着种族的精血和理性,而一个没有父性权威的种族则是破落混乱的,会纠缠于怨恨而丧失希望。 我们不应该将他对于信念、秩序和形式尺度的看法,仅仅理解为刻板的军纪训导或书生气的迂腐,而是应该理解为他对于价值失范的时代做出的敏锐修...
评分硬伤累累的中译本不能够掩盖麦尔维尔的博学与才能。大概是译者研究文章作得多了,文学翻译实在有欠通达。二十多页的导言从历史、政治、宗教和性欲四个角度把小说分析得鞭辟入里。初读小说时有几分不悦——大段看似与主题没什么关系的内容在生硬的译笔呈现中一度让我昏昏欲睡。...
评分博尔赫斯在他的书评中指出:“《比利•巴德》可归结为描写正义与法律冲突的故事,但这一总括远没有主人公的特点来得重要,他杀了人,却始终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受到审判并被定罪。”(《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下》,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
评分让我们去评判这个悲剧:一个高贵的人如何杀害另一个高贵的人,英明的父性权威如何杀害他纯真无邪的孩子(而且没有《旧约》的天使飞下来阻止)。
评分硬伤累累的中译本不能够掩盖麦尔维尔的博学与才能。大概是译者研究文章作得多了,文学翻译实在有欠通达。二十多页的导言从历史、政治、宗教和性欲四个角度把小说分析得鞭辟入里。初读小说时有几分不悦——大段看似与主题没什么关系的内容在生硬的译笔呈现中一度让我昏昏欲睡。...
I prefer not to
评分This stage of Melville’s career is artistically barren, empty, his turn to metaphysical themes is in fact the equivalent of escaping critics.
评分一开始感觉情节单调挺无聊甚至有的不可理喻,实际上很有讽刺意味
评分so weirdo, cool and poor 梅尔维尔好罗马人,睿智,下笔论断深刻,明智。 想去看亚瑟王传奇~~老梅利
评分This stage of Melville’s career is artistically barren, empty, his turn to metaphysical themes is in fact the equivalent of escaping critics.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