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1869—1951),生于巴黎富有资产阶级家庭,10岁丧父,由母亲抚养并给予清教徒式的教育,酿成了他的叛逆性格。早期作品有象征主义色彩。1909年参与创办《新法兰西评论》。1925年去非洲考察,身心发生巨大变化,陆续发表《刚果之行》《从乍得归来》,抨击殖民主义。1932年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运动。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人间食粮》,小说《伪币制造者》《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梵蒂冈的地窖》等。
他是时代的见证人,更是时代的创造者,其作品凭着对真理的满腔热爱,敏锐洞察宗教、家庭、爱情、性、政治等各类问题,宣扬解放与自由,以赤诚之心去直面人性中的无限可能,深远地影响了法国乃至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史、思想史,成为西方同时代作家及后世作家的精神导师。
获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
李玉民著名法语翻译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新中国首批留法学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学之余,从事法国纯文学翻译二十余年,主要译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羊脂球》等;戏剧有《缪塞戏剧选》《加缪全集戏剧卷》……在李玉民的译作中,有半数作品是他首次向中国读者介绍的。
《人间食粮》是纪德的《人间食粮》(1897)与《新食粮》(1935)两部散文作品的合辑,被誉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是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不分伯仲的福音书。
人间食粮,象征着人类在大地上谋取幸福的精神食粮。《人间食粮》问世之初,曾被曲解为是一部对欲望和本能的赞美之书,是宣泄青春激情和沉醉于享乐的文字盛宴。事实上,纪德是在通过讴歌人的自由与解放,提倡应当主宰理念,摒弃一切道德的、家庭的、社会的约束,认识自我和世界,成为独立的个体,去拥抱世间万物。《新食粮》则是在纪德游历赤道非洲和意大利,愤然揭发殖民主义者的罪行,多次参与反法西斯活动后,思想更加成熟,转向睿智与和谐后问世的作品。他发出“不要再崇拜偶像了!”的呐喊,呼吁发掘并凭借人类自身的独立精神,破除偶像崇拜,真求真理,实现自由和幸福。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它可以被看作任何一种文体,却又与什么体裁都没有干系。理性、思性与神性自然而然地融于一体。你尽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安德烈•纪德的自白,他把自己的幸福观,附着在每时每刻的日常生活和个人思考之中,进而又行诸语言。十九世纪,上帝死了,人类的生存之...
评分在开始阅读纪德的《人间食粮》之前,请记得他在书中说过的这句话:你永远也无法理解,为了让自己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我开始觉得,我们从现在开始,可以阅读《人间食粮》了。无论你是否听说过纪德,知道他的生平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无论你对自己的...
评分主宰一切的中心词是虚无的,它的名字叫欲望。很久以来,人们不知道如何应付它。压抑或者放纵都显得简单直接而笨拙。纪德的想法是引导它,用更大的理智控制它。对于欲望,不如就接受和追求,只有在通向它的道路上,每个人会找到自己的真理。
评分我的理解 ——读《人间食粮》 文/唐斯婷 “抛弃自己的优越感吧,它是思想的一大包袱。” 所谓的优越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方式之一,你越是小心谨慎地保护它,它只会给你一个结果:身受束缚。 不断地否定自我,甚至承认“我”是不存在的。忘我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反而更从容地...
最近读过的震撼之书。语言像诗,思想深入。只能说我的男神又多了一位。
评分随时随地可以来一口的清新诗意大补鸡汤,尤其适合这个出不了家门的春天
评分看到最后一段 想起 丢掉书本上街去 春天不是读书天
评分“但愿本书教你关注你自身超过这本书,进而关注一切事物超过你自身。”
评分他有很多名字,梅纳尔克,哈菲兹,或鲁米。他换面具,在无数日落间辗转;但你认出了他——那曲苏菲旋舞,是他,不会错。我喜欢rejoice这个词从嘴尖淌出的感觉,re-joice,那便是你的心。鲁米说,渴望是神秘的核心,渴望本身便是治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