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1925年1月14日-1970年11月25日),本名平岡公威,齣生於日本東京,日本小說傢、劇作傢。三島由紀夫是日本戰後文學大師之一,在日本文壇享有很高的聲譽。1949年,以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假麵的告白》確立瞭作傢的地位。主要作品還包括《潮騷》(1954年,獲新潮社文學奬)、《金閣寺》(1956年,獲讀賣文學奬)等。他的作品也得到瞭西方評論界的重視,曾兩度獲諾貝爾文學奬提名,是著作被翻譯成英語等外語最多的日本當代作傢。
《豐饒之海》四部麯,是三島由紀夫生前最後寫作的作品,包括《春雪》(1965)、《奔馬》(1967)、《曉寺》(1968)和《天人五衰》(1970)。這部作品規模宏大,時間跨度久遠,從大正初年(1912)到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約六十年間,幾乎涉及這個時期內的所有重大曆史事件 ,是一部全景式的巨著。這部被日本人稱作“大河小說”的作品,對人生中的根本問題一一加以拷問,諸如生存、愛戀、戰爭、死亡和佛緣等,最後演繹齣“世事皆幻象,人生即虛無”這樣一個主題。
《春雪》是四部麯的第一部,也是四部麯中寫得最成功的一部。小說描寫瞭主人公鬆枝清顯的戀愛悲劇和他的死,是三島文學藝術美的升華。鬆枝清顯與伯爵的女兒聰子相戀,在聰子被天皇敕許給洞院宮三王子治典王之後,仍與她保持聯係並且讓她懷瞭孕。聰子墮胎之後在月修寺私自削發為尼,清顯親赴月修寺欲會見聰子,被聰子婉拒。清顯心力交瘁,迴到東京次日離開瞭人世,年僅二十歲。
发信人: naoko (naoko), 信区: JapanResearch 标 题: 本年度最期待的电影:春雪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5年09月24日00:49:32 星期六), 转信 大概是一年前的一个冬夜,我在电脑上第一次看完了原著小说。三岛由纪夫的绝笔系列,竟然是那样的平静和优美,然而其中却又隐含着无...
評分 評分在读三岛由纪夫之前,已被太多的对他的溢美之词充盈耳间,诸如“日本的海明威”,“与普鲁斯特、托马斯•曼、乔伊斯齐名的20世纪世界四大文豪”,等等(自然,对他的负面评价也不少)。笔者之所以选择阅读三岛由纪夫的《春雪》,一是坊间对这部小说的评价甚高,称其为三岛创...
《春雪》達到瞭幾近完美的境界。宏大的社會背景,詩意盎揚的描繪,跌宕的故事情節,眾多立體的人物,其中還夾雜著精彩的思辨。 愛情的蓓蕾慢慢萌發,綻放齣妖冶的花朵,又迅速凋萎,歸於虛無。結局自然是悲傷淒涼的,清顯身患重病,最終也沒有見到聰子,在遺憾中逝去。三島式的結尾。 “因為陷入夢境太深,夢溢齣到現實的領域,終於造成夢的泛濫。”
评分忘標瞭補一下
评分譯筆很好,典雅大方流暢自然。 炙熱偏執的愛大多如此吧,得不到物且能釋懷,人卻像是始終被撓著癢癢,噬蝕著心房。前部分讀時且能思考,到瞭中後段,任意的散發吧,倏忽入瞭畫捲似的,看這畫筆如何擺弄下去吧。清冷而哀美...確是春雪啊(第一本三島... 應該是我喜歡的作傢)(其實說不齣心想的,春雪易逝,看書時飄著雪,閤書時已然融入大地,僅餘上述的濕潤瞭)
评分偉大的作傢一生都在寫一本書。對於三島由紀夫來說,這本書最完美的形態是《春雪》。這本較之源氏物語還多一章的長篇將「浪漫精神、貴族情趣、王朝憧憬和天皇製情結」天衣無縫地糅閤融匯,是日本文學真正意義上的「復小說」。如果說《金閣寺》因其沉重、陰鬱與苦澀艱深過多地暴露瞭三島美學的陰暗麵,那麼《春雪》則通過引入希臘式的純真美,調和瞭美惡辯證法的毒素;鬆枝清顯與綾倉聰子從春雪到春雪的戀情也滿含日本古典美學的物哀精神。(甚至光彩照人的美男子清顯頗有幾分光源氏的神采)貴族傢庭女子意外懷妊又墮胎的故事,在榖崎潤一郎筆下可能是一場社會風俗劇的絕妙情節(《細雪》),但在三島由紀夫手裏則變得異常嚴肅又極度浪漫。一部長河小說的開篇氣象如此,可見作者天纔的縱橫肆意與不可思議。
评分忘標瞭補一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