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科学史 科普 科学哲学 科学 吴国盛 哲学 科学人文 社科
发表于2025-04-13
什么是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即要么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学看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作者指出: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现代科学起源于 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无科学。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强大的科学传统。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6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起师从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所著《科学的历程》出版近20年,仍是科普领域的畅销图书。此外还著有《技术哲学讲演录》《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等。
试图用科学史叙述代替科学哲学式回答,通过发掘西方科学的博物学传统为中国科学求得合法性。看似走出既往研究的窠臼,其实换汤不换药。对希腊科学与近代科学特点的分析过于简单,“人性理想”这个概念太形而上学化,十分失败。
评分哪能到8.8分啊。。。。这书大量时间在讲词源和中西对比,没什么意义
评分清晰。推导缜密,水到渠成。解答了我读《科学的历程》时的疑问:中国科学为什么占幅如此之少。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理解“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就须弄清楚“什么是科学”。作者从科学哲学角度,辨析希腊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自然观念,接着考察了科学两种前后相继的形态(希腊科学和近代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最后重点阐述博物学这一重点分支。荡涤其中涉及的诸多大众误解,比如,1.区分科学与技术;2.现代科学是在宗教基础之上诞生的,而不是通常以为的“宗教是科学的天敌”,布鲁诺的故事是一种误导;3.原来“本科”这个词是蔡元培先生发明的,蔡先生继承了欧洲大学的自由七艺传统,主张严格区分文、理两科和应用科学,后者应为专科,而我们现在的“本科”混淆了“学”与“术”、“本科”与“专科”的区别,教育概念混乱,自相矛盾。
评分这些年埋头于科学,也曾思考过什么是科学,但是看这本书的时候依旧有种视野大开之感,尤其是第一章。看完之后我真想把这本书甩到曾经一个信誓旦旦说科学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矮子物理男的脸上。
评分12岁小朋友的科普读物,12岁就够了……
作为不愧是一个科学教的信徒,不断表示除了经验领域的剩下得都是伪科学,这种嘴脸本质和当年烧死布鲁诺的教廷头子有什么区别? 虽然对国外图书市场和媒体宣传里的伪心理学批判得特到位,可是除了各种愤慨也没什么建议,一副你们这群玩意不懂我们学术圈的嘴脸,这是科学专业化后...
评分科学是什么?按照作者吴国盛的理解,科学是源于古希腊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对于实物本质的探究,这种方式最早是纯粹理性推理演绎的,后期结合科学实证主义(理科实验)以及结合改造自然的诉求演化到近代科学。 所以“科学”本身是完全西方所舶来的概念,其产生与发展有其西...
评分 评分吴国盛教授的大作《什么是科学》,一口气读下来甚是惊喜,有种相见恨晚之感,读罢有种强烈的动笔的冲动。不敢说是书评,因为个人的认知完全在本书的知识范围之内,对书中内容梳理一番,同时谈一点感想,算是一个学习心得。 一、科学的起源:“求真”的科学与“求力”的科学 科...
评分有个朋友是吴教授的忠实粉丝,极力推荐这本书。平时对这种严肃的书是比较发怵的,但这本书让我颇有意外惊喜之感。行文毫无学术论文感,怎么说呢,是一种听讲座的感觉,娓娓道来,很自然地就看进去了。后来听朋友说,吴教授是北大的明星教授,课讲得特别好,也经常到校外演讲,...
什么是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