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拉·比斯,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曾以Notes from No Man’s Land一书获得了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她的文章经常发表在Believer 和Harper’s Magazine上。
本书由三十篇文笔优雅、思想深入的文章构成,讨论了众所关注的“免疫”及“接种”等问题。
本书作者尤拉·比斯新为人母时,这个全新角色使得她陷入了妈妈们常有的一种焦虑当中:对政府和医疗机构无法完全信任,担心孩子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用的床垫、吃的药以及使用的疫苗中究竟是什么……她发觉人们实际上是无法让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对这个世界免疫”的,于是,她开始了一场针对“免疫”的细致的调研,而本书则是她研究内容的集结,本质上,也是与新父母们,以及社会大众的诚恳交谈——谈信任问题,谈取舍问题,谈科学的可贵,以及人们有时候的急功冒进。
比斯正视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共同忧虑,她理解这种焦虑正是面对诸多信息来源,面对人类自身的偏见、脆弱、不能相互信任,以及面对永恒的不可知与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时的一种无力反应。然后她在书中告诉我们:每一个个体其实都在一次次地面对着生命中的重要“抉择”,在我们每个人都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时代中,人们应当如何动用理性的力量去思考各种重要问题,如何去除偏见,如何接近真实,如何判断,如何抉择。
这本书知识渊博、旁征博引,广泛涉及到历史、文学、神话、及医学历史,视域开阔,充满了思想的力量,仿佛在科学与文学的接壤处生长。可以说,这本书讨论“免疫”,但最终讲的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和命运到底是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相互关联起来。
感觉是医学题材书籍的一股清流。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竟是久久回味,思之良久。虽然乍看书名让人心生一丝抵触,怕又是充满学究气息和医学术语的学术书籍。令我感到吃惊的是,这本书不仅没有上述所及的学术知识,反而作者的描述之精彩,文笔之优美,让人读之如沐春风。并且,...
评分从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到儿科男神崔玉涛,从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到协和张羽《只有医生知道》,线上线下医者的爆红,既反映民众对健康的关注,也透射着些许无奈:我们需要有人为健康仗义执言,但本可交付生命的医疗行业却面临信任危机。难道真的要闭门造车自学成医吗? 尤拉...
评分出差一个礼拜,没有跟爸妈通过电话。今天回到办公室,看到桌上堆着五本《免疫》的样书。这是出差前一直在编辑的、最上心的书。 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爸妈间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发生时,我刚刚记事,印象很浅,详细的来龙去脉都是后来妈妈讲给我听的。当时我体质不佳,但那个年月,...
评分首先这不是一本专业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本由一位母亲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孩子,旨在让孩子能健康成长的随笔。所以还是一本比较好读的书。 其次,正因这本书是一本随笔,所以可以随手拿起来翻开任意一章阅读。 读完这本书,做完幕布复盘后,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提到的“群体免疫力...
评分作者尤拉·比斯在芝加哥任教,她的孩子出生时,正值H1N1禽流感疫情爆发。这本书就是源于一个母亲的单纯担忧:“是否选择接种,并不是我要不要保护我的儿子的问题,而是为了保护他,是不是值得去冒接种疫苗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让我儿子接受疫苗,会不会像忒提斯在冥河浸洗阿喀...
这作者有点神经质
评分“更多时候我们始终怀疑的是陌生信息本身,而不是自己”
评分这作者有点神经质
评分《免疫》好看到想打滚。尤拉·比斯旁征博引,从科学、历史、人文、政治等多种角度审视【免疫】,谈到了你能想到,以及不能想到的很多方面。她思考问题、行文方式极富启发性,且想象力丰富,建立了以疫苗为中心普遍联系着的世界,令我大开眼界。中国现在的科普作者难及其万一……
评分“更多时候我们始终怀疑的是陌生信息本身,而不是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