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科普 火星 火星移民 未来 美国 NASA 我想读这本书 好书,值得一读
发表于2025-04-11
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破百万点击TED演讲“世界末日倒计时”(10 Ways the World Could End)演讲者、世界权威科技杂志《发现》(Discover)前总编斯蒂芬•彼得拉内克人气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一经出版即引发世界范围讨论热潮
比硬科幻还真实、过瘾的阅读体验
比商业预言更严谨、精湛的格局推演
《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纽约客》、《每日电讯报》强烈推荐
罗永浩、姬十三诚挚推荐
一部涉及科技、商业、军事、心理,让人脑洞大开的TED书系精品之作
从1926年,“现代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驱动火箭,
到1952年,“导弹之父”、领导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冯•布劳恩出版《火星计划》,
到1969年,“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完成人类首次登月,
到2011年,“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到2015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实现火箭陆地回收,
80年期间,人类航天历史不断被改写。
而作者大胆预言:2027年人类将登陆火星!
对于火星,我们有太多问题:
埃隆•马斯克本世纪末送8万人移民火星的计划是否为痴人说梦? 登陆火星有没有具体时间表?
相关技术是否已经成熟?
探险家在漫长的旅行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在火星生存如何解决氧气、食物、水等基本需求? 移民火星的成本到底有多高?
……
在火星建立人类第二家园,早已不仅是少数人的大胆设想:
欧洲宇航局、美国宇航局、中国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紧锣密鼓,
美国轨道科技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荷兰“火星一号”跃跃欲试。
本书将带领读者从深沉的历史游走到奇妙的未来,从早期激动人心的火箭技术发展,到各个国家的航空竞赛,再到各国宇航局与私人机构“淘金热”般的行星大开发,彼得拉内克在书中详细披露了登陆火星、改造火星的技术难点,算了一笔天文数字的经济账,并将最终证明:在火星上生活,不只是人类的一个梦想,而是我们的最终归宿。
斯蒂芬•彼得拉内克
Stephen Petranek
曾是全球权威科技杂志《发现》(Discover)总编辑,《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杂志编辑,时代华纳公司旗下《老房子》(This Old House)杂志创刊编辑及总编辑, 《生活》(LIFE)杂志科学板块高级编辑,韦德历史集团(Weider History Group)旗下数十本历史杂志首席编辑。具有四十余年出版界从业经验,获得众多奖项,在科学、自然、经济等多个领域著述颇丰。目前担任《突破性技术警报》(Breakthrough Technology Alert)杂志编辑,致力于推动人类进步。
他的首个TED演讲《世界末日倒计时》(10 Ways the World Could End)观看次数超过百万。
虽然还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有生之年去外星旅行算是看到一丝儿希望
评分虽然还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有生之年去外星旅行算是看到一丝儿希望
评分#下一站,火星
评分细节方案重于构想。摘录:人类是否能在火星生存下来的问题,可能并不在于我们要如何改造火星,而在于我们要如何改造人类本身。火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至40%,而经过基因改造的人也可以在二氧化碳浓度高达40%的空气中呼吸。基因技术和星球改造技术可能会创造一个可喜的平衡
评分一个多小时就读完了。
和所有有女儿的爹一样,我经常忧心忡忡看着我的女儿,我一遍又一遍摇着头叹气:“我把你养得这么好,你将来会不会给那些臭男人欺负?”这个时候我往往忘记了自己也曾是我鄙视的那些臭男人之一。 当爹想这问题想到受不了,就把女儿喊过来,准备语重心长问她: “宝贝,...
评分兴致勃勃买了这本书,翻到最后一页心里灰突突的。文章主观感情色彩比较重,比如对NASA的质疑和对私人太空开发的强烈美好愿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盲目乐观还有对科技进步的笃信不疑。我不知道这本书的上架分类,与其说是一本科学读物,不如说这是一本长篇散文。搜了一下作者的背...
评分 评分看过《火星救援》这部影片的朋友们一定对男主角在火星上的种种生活场景留有深刻的印象吧。 如果你是个科幻电影迷,那么一定不难发现,与火星探险有关的影片简直不要太多,比如《顽皮小子闯火星》、《火星任务》等等,印象里还有一部画风诡异的《火星人玩转地球》。 当然,关...
评分看过星际迷航、火星救援,火星探索是人类摆脱地球的第一步,也是代表人类永不体制探索宇宙的步伐;书中详细分析了人类移民火星的理论知识,所需要的技术,如果建立火星基地需要的条件,以及改造火星的可能,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征服火星是极有可能的。 冯.布莱恩,以及...
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