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无城”的说法并非标新立异,而是对中国古代都邑遗存显现出的某种现象的一个提示,对都邑发展阶段性特质的归纳和提炼。作者从考古材料出发进行独立的分析思考,宏观两千余年都邑动态大势,解读上古历史大都无城时代。
最早是在读关于殷墟考古的书时,得知“大邑商”竟然没城墙——准确地说是迄今为止未发现城墙。原以为是殷商特例,读了此书,才知道原来可能是三代之通例。用“天子守在四夷……国焉用城”的政治理念来解释这一现象,很有见地,也对一些现实问题很有启发。不过从书中提供...
评分大都无城,许宏很好地概括了先秦都城的面貌,即只有用城墙、壕沟等永久性防御设施围起的高规格建筑,并无后世发展起来的宫城、内城、外城圈套圈,包含宫殿、府邸、居民区、市集的城市。 不过,许宏先生解释其原因时沿用了自古以来儒家的正统阐释,所谓天子志在四方的博大胸襟和...
评分“天子有道,守在四夷。”都城无垣,体现的既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秩序和时代的特征。这个时段虽然不长,期间还经历了牧野倒戈和骊山烽火两大王朝的倾覆事件,可是那时的人们对这样的规制依然笃信不疑、毫不动摇,直到两周之交后的若干年里,这样的规制仍有孑遗。其中原因,引...
评分大都无城,许宏很好地概括了先秦都城的面貌,即只有用城墙、壕沟等永久性防御设施围起的高规格建筑,并无后世发展起来的宫城、内城、外城圈套圈,包含宫殿、府邸、居民区、市集的城市。 不过,许宏先生解释其原因时沿用了自古以来儒家的正统阐释,所谓天子志在四方的博大胸襟和...
评分长久以来,世人眼中中国古代都城大多具备高耸入云的城墙,如果没有“城墙”的城市,根本无法称之为都城,但考古学家许宏书写《大都无城:中国古都动态解读》一书指出,中国古代都城在兴起至汉代之前的一千年间都城均不设防。这一全新观点看似颠覆传统,实乃紧密结合考古材料与...
总结一句话就是,从广域王国的“大都无城”到王权国家的“无邑不城”。Ps.有其价值,但是可读性真的不高,类似于各个城址的考古报告。
评分殷商时代的二里头遗址(公元前1700年),也就是当时的都邑,是没有城墙(军事防御)的,只有社会阶层的分化——那个时候城市,听起来和现在还蛮像哦。也就是说,大的政治集团已经形成了,有国家形态了。汉代开始,出现中轴对称、有城墙的大都会,我理解是一种礼仪性建设,强调等级,然后兼具军事性。
评分更像是论文,感觉作者有很多高级见解表达,无奈基础太差,只能麻木的读下去。大学者这么高的学问,应该不屑于写的平易通俗吧。居然能出到二版,真有那么些人喜欢读么?
评分何以中国?
评分逆序介绍各个都城的考古图,说明汉代以前的都城都没有外城城墙,只有宫城或者内城城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