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富俊,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讲授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的植物文化等课程。所学与植物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田野工作与古典文学都是他的最爱。数年前,将台北植物园从研究用植物园成功转化为教学园及台北市民优质游憩点,让民众在林木花草中,悠哉吟咏古典诗文。著有《草木》、《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唐诗植物图鉴》、《成语植物图鉴》、《红楼梦植物图鉴》等。左手文学,右手科学,在看似无关的两个领域摸索潜行,编枝结草搭建起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为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增开了一扇视窗。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的总结,其内容几乎囊括了植物与文学这一主题的方方面面——文学作品中植物名称的辨析与古今演变,植物的文学意境,国画中表达画家情意志趣的植物,礼仪植物及文学植物引进史均有涉及,可以说是作者近半个世纪研究成果的最为系统、最为集中的展现,可以满足读者对该主题的阅读需求。第二版借鉴、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修订内容达一百余处,置换图片二十余幅。
你相不相信植物会解决文学史上的公案?它们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红楼梦》前80回平均每回出现植物11种,后40回每回3.8种。
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潘富俊先生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学的科学家,他业余时间乐于沉浸在诗文歌赋,在书房中遨游于文学世界,在田野中实地探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每种植物,将古文中的植物与现代植物学体系中的植物相比对,追根溯源,考订名目,分辨其中虚实,考评植物所在地的自然生态,还原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以科学印证文学,以文学丰富科学的维度。他左手文学,右手科学,在看似无关的两个领域摸索潜行,编枝结草搭建起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精妙细致美好的中国古典场景。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面亲近古诗词,一面认识大千植物世界。
潘富俊博士之植物图书已成著名品牌,《草木缘情》为其中集大成者,凝聚近五十年学术研究与田野考察之功力,资料宏富,搜罗巨细靡遗。一则可以广知,尤其古籍中植物究为现代何名,辨析分明,令读者读古籍时有宛若亲临现场之助。二则可以怡情,图片精当,文字平易,可令读者细细...
评分一草一木,皆利乐有情。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与草木植物相关的近半数,《诗经》中多数篇章以植物来发“赋比兴",《楚辞》诸篇中更是出现植物99种,如果不懂“白芷泽兰”,根本无法领略其文字意境之美,更无法理解背后隐藏的“竭忠尽节”之雅意。《红楼梦》一二〇回,前两个四十...
评分怪不得有人说这届文津图书奖中科普类占半壁江山,大概也把本书算上了。其实,本书是跨界的成果,由热爱古典文学的植物学家完成。虽然跨界现在很时髦,喜欢专业之外领域的人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当真格动笔写如此高水平著作的,也是凤毛麟角。这本书看上去比较学术,其实对于学生...
评分关心自己的心灵,是我自己长大之后,慢慢才学会的事情。古人,作者,我,从植物和诗文中体味到的乐趣,我希望你也能感受到,并且能够因之更愉快地生活。这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商务印书馆的书,有些是有一股浓浓的植物蛋白味道,有人觉得是豆腥气,对我,有点像维维...
评分关心自己的心灵,是我自己长大之后,慢慢才学会的事情。古人,作者,我,从植物和诗文中体味到的乐趣,我希望你也能感受到,并且能够因之更愉快地生活。这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商务印书馆的书,有些是有一股浓浓的植物蛋白味道,有人觉得是豆腥气,对我,有点像维维...
有图有文,较为系统地梳理。可以作为参考书,找出主题进行扩展。
评分有比较完整的数据做支持。书画文学作品都以植物做切入点,作为资料备用。
评分本来抱着想好好读一下的心,结果看第一节发现里面说桃花源记是骈文,开始自我怀疑去百度,感觉好像不是吧-。-就开始担心有没有讲错的东西,最后就大致翻了一遍,做了一点笔记。 按各种分类方式详实地讲了古典文学中的各类植物,统计数据也多,图也不少,看着还是挺好的。 希望其他地方没有错吧…(桃花源记真的是骈文吗???)
评分让人爱不释手的宝藏书!作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古典文学中的众多植物,涵盖面广,描述细致生动。读此书,可增进植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了脑中存储的大量诗歌中的意象。以前读古注,谈及花卉植株,总语焉不详,对于诗意的理解多有妨害。看过此书,许多抽象的花草名目瞬间就化为脑中可观的具象。发现许多古老的草木,其实就在身边常见,也是一种欣喜。
评分做了蛮多统计功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