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昆曲 传记 戏曲 艺术 memoir 戏曲史 社会史 回忆录
发表于2024-11-22
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昆剧生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在昆曲界,有一位家门是闺门旦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她师承周传瑛、王传淞、朱传茗等“传字辈”名家,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昆曲演员;
她曾亲历《十五贯》进京,见证了昆曲由衰转兴的全过程;
她二十岁不到就已经是浙昆的当家花旦;
“文革”后,中年复出,享有盛名,却急流勇退,隐身于讲台后面,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昆曲女教授;
她桃李满天下,经她指点过的梨园人有三十余人获得了梅花奖;
她的唱腔与身段处处都是“传字辈”的影子,朴素中显出高境界;
她的名字在舞台上已经消失了三十年,却因其艺术魅力而屡屡被人提起,都想一窥其艺术风采。
这是“世字辈”昆坛名旦沈世华。
她曾作为一个传奇存在于昆曲界,多年以来,很多观众在舞台上寻找她的踪迹;
她为人低调,绝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只有在那些梨园新锐冉冉升起的幕后,才能捕捉到她的些许身影;
她是一个传奇,
却又不仅仅是个传奇,
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昆曲教师,
多少梨园行的小生、小旦、小丑出自她的门下。
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沈世华教授。
作为一个传承人,她将自己六十年的艺术生涯做了梳理,
便是诸位即将看到的《昆坛求艺六十年》一书。
《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昆剧生涯》是昆曲名家、著名闺门旦演员、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沈世华的口述作品,由戏曲研究界青年才俊张一帆博士记述整理。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在上篇中,沈世华老师回顾了自己从艺六十年来的昆曲人生,从儿时写起,回顾了自己如何因为一碗馄饨而偶然拜入“传字辈”门下,浙昆如何艰难求生存,“十五贯”是如何辗转进京的并大热天下的,改革开放后重登舞台,却又激流勇退,成为中国第一位昆曲女教授,直至新世纪以来国内戏剧市场的反复,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多,不仅是沈老师自己的艺术人生的反思与总结,同时也是对百余年来昆曲艺术的兴衰荣辱的反思。本书下篇主要是对沈世华昆曲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沈老师以著名的折子戏为例,系统讲述了传统折子戏的一招一式以及她多年来的个人体会,还原了昆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项目的本来面目,加上本书百余幅珍贵照片、档案,使得本书的资料价值极大。
沈世华,浙江慈溪人,1941年生于上海。中国昆剧艺术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3年入浙江国风苏昆剧团(后改为浙江昆剧团)学昆剧表演,工五旦,得到朱传茗、周传瑛、俞振飞等诸名家的亲传和指授,后担任主演。1986年起正式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
张一帆,1980年生,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讲师,戏剧戏曲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师从周育德、钮骠、周华斌诸先生治中国戏剧史。曾于《文艺报》《戏曲艺术》《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有《剧学本位的确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版)。
钮骠,满族,1933年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与红旗夜大学中文系,师从萧长华、王传淞、吴小如等前辈名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编审,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京剧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任。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离休后仍从事戏曲研究及教学工作。
洗尽铅华薪火延,昆坛求艺六十年。
评分这本艺术自传是看沈老师的《西园记》得知的。算是昆曲数十年兴衰荣辱的一个侧面吧。其中关于传字辈等老前辈的故事最有意思。
评分看完之后感觉某院可真够……让人呵呵的,跟之前风评基本没差。
评分这本艺术自传是看沈老师的《西园记》得知的。算是昆曲数十年兴衰荣辱的一个侧面吧。其中关于传字辈等老前辈的故事最有意思。
评分这本艺术自传是看沈老师的《西园记》得知的。算是昆曲数十年兴衰荣辱的一个侧面吧。其中关于传字辈等老前辈的故事最有意思。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昆剧生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