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生于山东省临清市,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师从吴宓、叶公超。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开始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1977年完成全译本。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2009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岁。季羡林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留德十年》是季羡林之子季承先生授权,最新图文典藏版。
直接把自己发在数典的文搬过来…… 《留德十年》是季老的回忆录,可能学生时代牵涉政治甚少,此书情感更为真挚,季老在德经历了二战,经历本已丰富,读来也能见到当时纳粹德国生活中的一面,可爱的一面,就这一点便值一读。季老的文字,我觉得只能视为平易,还欠文采。但是此...
评分年轻人看老年人的回忆,有时候会突然对自己的运命有所感悟:伤感和怀念,但几乎很少能见到促进的元素。 季先生德国的十年让我们认识了战时德国的境况,是很好的了解德国那个时候的素材。
评分读了这么多年书,终于懂得一个道理:一本书中的道理,感悟,或者说对读者的触动总是很多的,有的瞬间甚至是浮光一闪,不要企图全部记录。 书中说了很多的感情:与房东太太的“亲情”,与留德学生的友情,与老师们的师生情,朦胧的爱情,萍水相逢的真情……这些感情...
评分 评分在开学前几日我看完了季羡林老师的这本回忆录,讲述了他留德的缘起,在德国生活与学习,归国。十年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他经过千辛万苦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季羡林,在我的记忆中是位研究梵文的大学者,他是我尊敬的老师和长辈,...
坐火车前往哥根廷那段旅途上的见闻很有意思。
评分相当于《我的路》针对留德部分的扩写,似乎有意略写了某段感情“插曲”(恕我凡俗,但依稀记得《我的路》中似乎展开的更多),作为自传而言笔法是非常直截了当的,少了很多技巧,但却一片赤诚。依旧万分佩服季先生的非凡记忆力(当然,书中季老也会不时引用自己彼时的日记,足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喜欢季先生的真,也赞叹于他对于学术的追求,所有的一切,大多出于无比单纯的动机。在我看来,恐怕这样纯粹的人才能够做好学术,成为大家吧。
评分在哥廷根读者季羡林先生的这本书,真的觉得非常有同感,还想追随老先生的脚步去逛逛哥廷根的周边。
评分相当于《我的路》针对留德部分的扩写,似乎有意略写了某段感情“插曲”(恕我凡俗,但依稀记得《我的路》中似乎展开的更多),作为自传而言笔法是非常直截了当的,少了很多技巧,但却一片赤诚。依旧万分佩服季先生的非凡记忆力(当然,书中季老也会不时引用自己彼时的日记,足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喜欢季先生的真,也赞叹于他对于学术的追求,所有的一切,大多出于无比单纯的动机。在我看来,恐怕这样纯粹的人才能够做好学术,成为大家吧。
评分宛如一场缥缈的春梦,十年就飞走了。 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季老,书者也曾年轻过,也曾在年轻的时候被“毕业就失业”这个难题困惑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