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1950-2015),生于浙江黄岩,做过矿山技术员,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历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编,工业采访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访室主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副所长,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2 年被评为新华社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获首届《萌芽》创 作荣誉奖、首届“地球奖”、中国新闻荣誉奖。在经济、地质、能源、医药、文学以及书法等诸多方面有深入研究,被财经作家吴晓波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地理学者”。出版有《大国医改》《怅望山河》《无药》《书风法雨》《温州大爆发》(与陈坚发合著)《沉默的高原》等多部著作。
破坏、消失、毁灭、倒塌、湮没……
为何我们的经济建设
一直伴随着这样沉重的词汇
这是决策的失误,管理制度的缺陷,还是人的短视?
朱幼棣生前的沉郁反思
后望,是为了前瞻。
...................
※编辑推荐※
“一个行将‘绝种’的文人,记下数段行将绝迹的风景,留下行将绝唱的浩叹,这大抵就是《后望书》了。”
这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于时代匆促的步伐中,回望历史破碎之处,反思、诘问那些我们人为造成的历史断裂。他以士大夫般家国天下的济世情怀,留下一曲沉郁绝响。
...................
※内容简介※
一些经典的历史风景正在冷漠中远去,然而总会有人记起。
走在漫漫的路上,我们随同作者,回望。
回望已经毁灭了的天下第一关——潼关。那里,曾是古战场,是北方大风景的结点。
回望在岁月风雨中渐渐湮灭的文化古镇。
回望曾经的长安街风景——绿岛、双塔与牌楼;回望中国文化的根脉——胡同与四合院。
回望奉节——已经沉入长江底的历史文化名城。
回望朔风中的阳关和夕阳下的唐代玉门关。
回望曾经的敦煌,祁连云重,远山雪飘,曾经的“塞外江南”变得颓败、萧条。
再走进干涸了的居延海……
无数山川的变迁,半个世纪的风雨。中国工业化所走过的曲折艰难的历程,我们民族所付的沉重的代价,作者一一思考和分析。
——这洪钟大吕般的呼喊,深刻的人文情怀,难道不令人警醒和感动?
文/严杰夫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自请离京,退居西安和洛阳编撰《通鉴》。由于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后世把这套书称为《资治通鉴》。事实上,以史为鉴,始终都是中国知识分子执守的一个重要传统。这种传统近可追溯到司马光,更远甚至可以追溯到孔子编修...
评分为了更好地前行 评《后望书》 曾几何时,我们的一些官员,在GDP的引导下大搞政绩工程,带着狂热的发展主义掀起经济热潮;曾几何时,我们的一些学者已经习惯了高唱赞歌,为官员的管理悄悄抹去不光彩的一面。在国内发生的很多灾难中,很多却被认为是“天灾”而不是“人祸”;...
评分一个真正迈步往向康庄大道的时代,是需要对未来的充分想象力,同时亦不可少却对过往沉疴的回首。朱幼棣先生以作为新闻人的敏锐视角、学人的严谨考证及文人的细致字符,望向过往五六十年,中国社会面对城市化、水利工程建设、西部开发等关乎战略同时亦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视野...
评分《后望书》编辑手记 我很庆幸,能遇上《后望书》这本书。 在编的过程中,就有很多人问我,《后望书》是写什么的。 很多时候,我会说,等书出来,你看吧。 不是卖关子,而是很清楚,几句简单的话,根本不能讲清楚《后望书》的价值。 它是游...
可以和《城记》相比较。有反思,有内容。
评分从一座座古城被“无水淹没”,到城市规划与景观的美学缺失,西风东渐后的制度和文化失语,大拆大建犹如经历了一场狂欢的盛宴,过后留下一地狼藉。更不谈建国后热衷于修大坝、建大工程,充斥着革命热情的大干快上、“人定胜天”的无知和蛮干成了“谁废江河万古流?”的罪魁祸首。无论精神之"水",生命之源,失去的已经太多太多,我们需要驻足回望,为了能够停下来思考,也是为了更好地前瞻。
评分大抵因格调不高,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还真是蛮喜欢的。朱幼棣的《后望书》也是一种旅行写作,但侧重的不仅是历史文化,更是现实民生、生态环保、经济效益等。当然,作者也是“士大夫”(吴晓波语),多有文化情怀的抒发,然这方面未及余秋雨之美文。而在决策反思、制度考量等方面,则充分见其所长。
评分中国传统的文化城镇和古迹在消失殆尽,以此回望和反思,有多年前看文化苦旅般的感慨
评分从一座座古城被“无水淹没”,到城市规划与景观的美学缺失,西风东渐后的制度和文化失语,大拆大建犹如经历了一场狂欢的盛宴,过后留下一地狼藉。更不谈建国后热衷于修大坝、建大工程,充斥着革命热情的大干快上、“人定胜天”的无知和蛮干成了“谁废江河万古流?”的罪魁祸首。无论精神之"水",生命之源,失去的已经太多太多,我们需要驻足回望,为了能够停下来思考,也是为了更好地前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