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張暉 古典文學 文學研究 詩歌 文學 詩學 中國 詩史
发表于2025-01-27
中國“詩史”傳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從《本事詩》開始,往下搜羅瞭兩宋到明清重要的“詩史”論述,完整地勾畫齣中國文學批評史與“言誌”的抒情傳統並立的另一個以“詩史”標目的紀實傳統。全書徵引文獻豐富,分析透徹,在對《本事詩》、明代復古詩論及清初王夫之、錢謙益“詩史”觀念的討論中均提齣饒有新意的結論。
張暉(1977—2013) 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學文學學士、碩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博士、颱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詩學、詞學、清代文學和古典文學理論,2013年3月15日因急性白血病在北京猝然去世。著作還有《龍榆生先生年譜》(2001)、《詩史》(2007)、《清詞的傳承與開拓》(閤著,2008)、《無聲無光集》(2013)、《帝國的流亡: 南明詩歌與戰亂》(2014)、《朝歌集》(2014)、《易代之悲:錢澄之及其詩》(2014)、《張暉晚清民國詞學研究》(2014);整理作品有《施淑儀集》(2011)、《忍寒詩詞歌詞集》(2012)、《陳乃文詩文集》(2014);編著有《量守廬學記續編:黃侃的生平和學術》(2006)、《忍寒廬學記:龍榆生的生平和學術》(2014)、《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陳世驤古典文學論集》(2015)、《龍榆生全集》(2015)。
作者文獻功夫紮實,理論水平有所欠缺。較之其《晚清民國詞學研究》中的幾篇文章,微覺遜色。
評分三星半,不如想象中精彩。非常典型的古代文論研究路數,對於概念的厘清非常平實清晰,但是在解釋一個大概念時往往停下來去解釋一個小概念會令人覺得有點纏繞。明清學者對於“詩史”的不同態度反映齣明人復古派重抒情傳統而清初重實證和史學的差異,這雖然是不證自明的,但如果作者能更加高屋建瓴地抽齣這一點,整本書的視野會更加開闊,張老師還是可惜瞭
評分文獻功底紮實
評分對於“詩史”概念的曆時性辨析以及追根溯源式地解析材料讓人嘆服。這樣的寫法一直是我的理想範式之一。結閤最近閱讀,還有一種感覺:在逐層剝離和拆解詞句、概念的過程中,似乎更容易造成誤讀(尤忌觀念先行)。關於“詩史”我始終存在一些說不清的睏惑,梅村的“詩為史外傳心之史”大概最慰心跡。
評分整本書中隨處可見作者搜集與梳理史料的功夫,但要從中發掘齣這些史料的意義和價值,功力還有所欠缺。
和许多民族不同,汉语文学的传统通常被认为缺乏“史诗”(epic),但却有一种特殊的概念:“诗史”(poetry-as-history)。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诗史”既是对某一类诗歌的赞美,又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传统(寻求从诗歌中读出历史),在古典文学批评上还是一套重要的理...
評分版本:中国“诗史”传统,张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1月 书评作者:阿木&小鹿 一、“诗史”:遮蔽与争议 中国古典诗学向来重“情”,《诗大序》、《文赋》首开其端,其后又经过唐人的创作实践、明人的理论总结,抒情性被逐渐认可为一种主流诗歌传统。进入现...
評分和许多民族不同,汉语文学的传统通常被认为缺乏“史诗”(epic),但却有一种特殊的概念:“诗史”(poetry-as-history)。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诗史”既是对某一类诗歌的赞美,又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传统(寻求从诗歌中读出历史),在古典文学批评上还是一套重要的理...
評分版本:中国“诗史”传统,张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1月 书评作者:阿木&小鹿 一、“诗史”:遮蔽与争议 中国古典诗学向来重“情”,《诗大序》、《文赋》首开其端,其后又经过唐人的创作实践、明人的理论总结,抒情性被逐渐认可为一种主流诗歌传统。进入现...
評分和许多民族不同,汉语文学的传统通常被认为缺乏“史诗”(epic),但却有一种特殊的概念:“诗史”(poetry-as-history)。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诗史”既是对某一类诗歌的赞美,又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传统(寻求从诗歌中读出历史),在古典文学批评上还是一套重要的理...
中國“詩史”傳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