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麦卡锡(Mary Therese McCarthy)
1912—1989, 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1933年毕业于著名的瓦萨学院,曾做过编辑、大学教师以及书评人和戏剧批评家。其作品以政治、情感和道德问题为关注点,秉承文学不应仅为娱乐的原则,凭借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美国文化界占据一席之地。
1942年,麦卡锡发表长篇小说《她所结识的人》,从此逐渐步入文坛,此后陆续发表多部小说及文学评论专著等。《她们》是她最著名的小说,并在出版后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两年之久。
麦卡锡曾为美国国家文学艺术研究院院士,并曾获得爱德华·麦克道尔勋章、美国国家文学奖章以及罗切斯特文学奖等多项奖项。《纽约时报》赞誉她为“我们时代唯一真正的女作家”。
玛丽·麦卡锡是一位重要女性主义作家,作为她最著名的一部小说,《她们》开启了女性自我解放主题讨论的先河。
《她们》出版于1963年,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八个20余岁的女孩从美国著名女校瓦萨学院毕业后的人生轨迹。
她们名校毕业,心中满怀理想,她们不甘做没有自己姓名的家庭主妇,努力工作养活自己。但当她们与现实生活遭遇时,虽有惊喜,更多的却是种种问题。
虽然时代变迁,但每一代的女性其实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婚前性行为、不靠谱的男人、事业与家庭的冲突,人生的控制权其实并不在她们自己手里。她们本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但最后却发现,她们始终要接受自己作为第二性的角色。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女性都有一些她们需要面临的困境,而有些相同的困境却并不会因为她们所处的时代所接收的文化熏陶而有所改变。就如这本《她们》,发表于1963年,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八位女孩毕业后的生活轨迹。然而书中她们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在我们今天...
评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女性都有一些她们需要面临的困境,而有些相同的困境却并不会因为她们所处的时代所接收的文化熏陶而有所改变。就如这本《她们》,发表于1963年,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八位女孩毕业后的生活轨迹。然而书中她们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在我们今天...
评分看《她们》之前,先看了坎迪斯·布什奈尔为《她们》写的序。坎迪斯坦城自己从年少无法读懂这本书,到成熟后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受其影响很大。她的作品《欲望都市》受到全球女性的欢迎,编辑称之为现代版的《她们》。不同年代的女性,背负着不同年代的烙印,但是对生活...
评分在看过《爱这个世界:阿伦特》和阿伦特与麦卡锡的书信集《朋友之间》之后,很期待看麦卡锡的著作,特别哪些辛辣尖锐的书评,不过只找到《群体》即《她们》,我还没有练习着写书评,也没有做笔记,本来以为两个晚上能看完的,但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晚上、第四天晚上,我只是打开...
评分《她们》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玛丽·麦卡锡的经典之作,曾有评论这么评价这部著作:这本书开启了关于女性自我解放主题讨论的先河。在我看来,除去对女性自我解放思想的传递,这本书还启迪了女性如何真正收获幸福的思考。 《她们》一书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八个性格迥然不同...
这种迷茫、不快乐和挫折感,不是简单的经济独立or反婚反育可以抵弭的,历史进程下的人生选择也算某种意义上的赌博,充足的物质、独立的人格只是可以尽可能减损与自我修复罢了
评分如果奥斯汀是少女爱情或者乡村结婚指导手册,那么麦卡锡则是把少女到成年女性的过程庖丁解牛了一番。个中滋味,有道者得。一个作品的伟大,在于存在的时机,若与时代逆流,却道出前人未道的,并历久弥新,便也同时经典了。而,忆当年读遍亦舒,如今弃若敝屣,足见师太之浅薄与快销。20170903。
评分很神奇,勉强看了三分之一我还苦于搞不清楚名字和冗长的大段叙述觉得卧槽这在说啥,后三分之二突然投入了进去,深感其情。讲的是上个世纪初的女性与社会,但现在看也没有特别过时。需要细细咀嚼
评分2017034:《她们》即我们。时代再发展,女人的命运还是面临相同的困境。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只有试过了才能坦然面对命运的“馈赠”吧。
评分冷酷,庞大,错综复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