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纳德•康沃尔(Bernard Cornwell),生于伦敦,目前居住在美国。他是一位畅销书作家,著有极其成功的“沙普”系列小说(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斯塔巴克”编年史、“军阀”系列小说、“圣杯”系列小说和“武士”系列小说,以及独立的战争历史小说《阿金库尔》和《要塞》。
陆大鹏,英德译者,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热爱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东西。代表译作“地中海史诗三部曲”《阿拉伯的劳伦斯》《金雀花王朝》等。
豆瓣、新浪微博:陆大鹏Hans。微信公号:ldphans
“无与伦比的故事,登峰造极的讲述……不可能更美妙了。”
——马克斯•黑斯廷斯,《星期日泰晤士报》
“由于硝烟弥漫,威灵顿公爵的视野有限……法军实心弹和榴弹在他附近飞舞,噪音在震动他的鼓膜,不仅是炮声和炮弹爆炸声,还有伤员的哭喊、远方山岭的鼓声以及……各团的军乐……威灵顿最大的天赋是在这混乱中保持冷静……他在用望远镜观察远方山岭,企图解读拿破仑的意图,但他也将望远镜指向东方。”
在《滑铁卢》的末尾,读者会感到,仿佛他们自己也能指挥一个营。历史书写得这么精彩,谁还需要读小说去寻求刺激?
——《华尔街日报》
滑铁卢战役或许是一个已经被挖掘很多的话题,但这部新书一定会让军事历史迷心满意足……康沃尔给这部详尽而可读性极强的叙述注入了人性的因素。
——《出版商周刊》
任何人,甚至伟大的军事历史学家约翰•基根爵士,都不能比康沃尔更精彩地描述或解释一场战役……康沃尔的记述非常清晰,而且节奏感极强,让这一系列混乱而令人迷惑的战役也变得清晰可辨,容易理解和欣赏。
——《图书馆期刊》,星级评论
一个伟大而恐怖的故事,讲得精彩纷呈而清晰晓畅,作者对战斗中的人,以及他们为什么那样做,有着深刻理解。
——《经济学人》
本书的副标题是《四天、三只大军和三场战役的历史》,四天是从1815年6月15日到6月18日,三只大军分别为拿破仑统领的法军、布吕歇尔统领的普军、威灵顿统领的英军,三场战役分别为利尼战役、四臂村战役和最后的滑铁卢战役。本书以精确到小时的顺序来描述这场惊心动魄、影响深远...
评分在英剧《Banana》里,小狐狸曾发表过一段关于现实和谎言的评论,指出当真实事件发生在真实的人身上时,总会有些什么是格格不入的,而不像谎言般圆润流畅。自1815年6月15日开始,这场即将在滑铁卢展开的战役,就充满了极具戏剧化的格格不入。 战争的帷幕在威灵顿公爵的舞会中拉...
评分整本书,细数了用人之道,人与人之间的行动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就像一个现实中的“模仿传音”游戏。 没有了主力元帅的拿破仑无法取得胜利 新的元帅摸不清拿破仑的意图,有时单单执行字面意思,有时又突破字面意思。信息的误差。 盟军方面,英国主将带领的普鲁士军队、本身就存在...
评分作者把整个滑铁卢战役的过程、错综复杂的局势,瞬息多变的战况,讲述的条理清晰,读之如身临其境。作者从宏观的把握,细节的描述,到节奏的控制,就像一场多幕剧,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尽管已经知道战争的结局,但读起来依然扣人心弦。在每一章之前,作者都会配合本章的内容,...
评分本文原载经济观察报 书评栏目。 作者:克罗采和春天(高凌) 图文版请点本链接 一、滑铁卢,不止是一场战役 滑铁卢?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为什么到2017年还需要一本新的历史?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更有意思的是,《滑铁卢:四天、三支大军和三场战役的历史》的作者伯纳德·...
不错的讲故事型历史书。优点是很精彩,不少地方叙事手法精妙,缺点是作者只通过参考英文著作来站在联军角度写,只能是一本“看看就成”的书。另外我仍旧认为多数同题材作品对内伊和格鲁希不公平。译者也许刚习得"毁天灭地"一词,用了好多次= =
评分说实话 我还没有读完 但是读到258页 给我的感觉是拿破仑的指挥并没有多少神奇的地方 而且对手下将领的控制和任命也差得多 相反威灵顿各点都比他强 而且通篇下来 我对法军的素质也很有怀疑 虽然偶尔有些英军吃瘪的情况 但是大多数时候法军的表现至少是在作者的叙述下是远远不如英军的 不知道这是我个人的感觉还是作者本意如此?!
评分书中描述完全是英国人的视角看这场史诗战争,书中充满了偏见与自负,把对手贬低的一分不值。 中国有句老话叫,英雄惜英雄。 此诚难登大雅之堂
评分书中描述完全是英国人的视角看这场史诗战争,书中充满了偏见与自负,把对手贬低的一分不值。 中国有句老话叫,英雄惜英雄。 此诚难登大雅之堂
评分阅读体验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