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認為本書“可能是最先描述晚清中國海洋史整體的書籍”。
本書嘗試將19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初華南沿海的貿易、海盜、船難、秘密會社與叛亂、徵稅、移民等問題都放在“海洋史”的主題下加以討論。書中集中討論瞭四個問題:⑴“近代”之始;⑵沿海貿易的實際狀況和貿易秩序的構建;⑶華南沿海地區社會管理的情況;⑷英國在中國近代所扮演的角色。全書將晚清華南沿海地區的許多問題加以專題性的討論,最終要證明:正是無數民眾自行采取的零散行為將中國推至新的時代,不僅將列強對中國國內的影響降至最小程度,甚至還擺弄、牽製瞭列強。
書中不僅討論晚清時期華南沿海的變化,即晚清對於華南沿海的意義;也將華南沿海在長時段的海洋史中加以定位;同時通過對華南沿海在鴉片戰爭前後的變化的討論,對鴉片戰爭從新的角度加以認識,賦予其新的內容。
村上衛,1973年齣生於日本靜岡縣濱鬆市,1997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1999年於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係研究科修士課程取得碩士學位,2012年取得東京大學博士(文學)學位。現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準教授。
文/严杰夫 尽管,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里,就发现了中国人走向海洋的证据。但在很长时间里,海洋对于中国人来说都保持着神秘色彩。而中国人真正开始理性地探索和利用海洋,可能需要到唐宋时代。唐宋时期,造船业的成熟和指南针技术的出现,令中国人得以能更深入地探索...
評分文/严杰夫 尽管,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里,就发现了中国人走向海洋的证据。但在很长时间里,海洋对于中国人来说都保持着神秘色彩。而中国人真正开始理性地探索和利用海洋,可能需要到唐宋时代。唐宋时期,造船业的成熟和指南针技术的出现,令中国人得以能更深入地探索...
評分文/严杰夫 尽管,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里,就发现了中国人走向海洋的证据。但在很长时间里,海洋对于中国人来说都保持着神秘色彩。而中国人真正开始理性地探索和利用海洋,可能需要到唐宋时代。唐宋时期,造船业的成熟和指南针技术的出现,令中国人得以能更深入地探索...
評分文/严杰夫 尽管,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里,就发现了中国人走向海洋的证据。但在很长时间里,海洋对于中国人来说都保持着神秘色彩。而中国人真正开始理性地探索和利用海洋,可能需要到唐宋时代。唐宋时期,造船业的成熟和指南针技术的出现,令中国人得以能更深入地探索...
評分文/严杰夫 尽管,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里,就发现了中国人走向海洋的证据。但在很长时间里,海洋对于中国人来说都保持着神秘色彩。而中国人真正开始理性地探索和利用海洋,可能需要到唐宋时代。唐宋时期,造船业的成熟和指南针技术的出现,令中国人得以能更深入地探索...
重新認識廈門近代史的一部力作。
评分最近幾天讀到最驚喜的一本 在森正夫、鬆浦章、檀上寬這兩代學者之後日本學界的新動嚮完全沒去瞭解(懶,自己領域之外的文獻不願意去翻),這是目前讀過最年輕的一代(70後),可以說從某種固有模式走齣來瞭(左翼經濟決定論,為“土地”服務的農村社群視角等等),同時也說明,用“海洋”同樣可以說明某種中國“特性”,而且其典型性完全不輸於“土地”。 十幾年前森正夫先生其實已經發現自己這一代明清區域史學者的優勢與缺憾,但是坦言受限於某些條件限製無法規避,新一代更全麵瞭,但一個不可避免的一點是,他們與自己的研究對象(“前現代的中華帝國”)確實原來越遙遠瞭。
评分7
评分對殖民地英籍華人的身份探討細節豐富。結論部分以中間人經濟串起全書內容和整個中國近代經濟史,極大提升全書質量。這就是本書遠超過一般用鬆散關聯的論文攢起來的專著的地方。
评分這本書的脈絡其實不太好把握。但是作者通過發掘大量的英國外交部檔案,展示齣閩南民眾的活動實態,多人所未發之創見,非常具有新意。第七章對我而言格外有用。FO真的是一個寶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