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拉·韦伯斯特

诺拉·韦伯斯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科尔姆·托宾是具有国际声誉的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他1955年生于爱尔兰东南部一个积极投身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家庭,毕业于都柏林大学,主修历史和英文。

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七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一部中篇小说、两个戏剧和多部游记、散文集。《黑水灯塔船》(1999)、《大师》(2004)、《玛利亚的自白》(2012)先后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大师》荣获2006年度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布鲁克林》获2009年度英国科斯塔最佳小说奖。他的最新作品是长篇小说《诺拉·韦伯斯特》(2014)。2011年,英国《观察家报》将其选入“英国最重要的三百位知识分子”,同年,他获得爱尔兰笔会文学奖,以表彰他对爱尔兰文学做出的贡献。2014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外籍荣誉院士。

托宾的作品主要描写爱尔兰社会、移居他乡者的生活、个人身份与性取向的探索与坚持等。他文笔优雅恬淡,内敛含蓄,被誉为“英语文学中的语言大师”。

托宾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得克萨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创意写作。目前,他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英文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在纽约和都柏林两地居住。

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爱尔兰] 科尔姆·托宾
出品人:99读书人
页数:296
译者:柏栎
出版时间:2016-1
价格:4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159185
丛书系列:99读书人 科尔姆·托宾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科尔姆·托宾 
  • 爱尔兰 
  • 小说 
  • 爱尔兰文学 
  • 外国文学 
  • 托宾 
  • 外国当代文学 
  • ColmTóibín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在爱尔兰东南部小镇恩尼斯科西,家庭妇女诺拉•韦伯斯特中年丧夫,要独自抚养四个孩子,手头拮据。

诺拉沉浸在失去挚爱的悲痛中,她期待能出现任何机会摆脱困境和烦恼,又害怕自己要回到结婚前的那种单调、压抑的工作生活中。另一方面,小镇居民的生活距离很近,似乎人人都知道彼此的秘密。敏感的诺拉变得自我、固执,有时会失去耐心,她要捍卫自己的家庭隐私,却也忽略了两个年幼的儿子失去父亲后的伤心和变化。

渐渐地,凭借歌唱天赋和友谊的力量,诺拉看见了新生活的一线希望。

托宾历时十年完成的这部最新小说,塑造了诺拉•韦伯斯特这个当代文学中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

历时十年,爱尔兰文学大师托宾创作时间最长的长篇小说

托宾以母亲为原型,塑造了当代文学中最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之一

入选奥巴马圣诞购书书目引起轰动

2015年英国霍桑顿文学奖获奖作品

荣膺《每日电讯报》、《星期天泰晤士报》、《旁观者》杂志、《金融时报》、《观察者报》年度选书

——————————————————

主人公与读者的情感距离如此之远,使得诺拉•韦伯斯特有时几乎像是幽灵。但正是托宾极度的节制,把原本可能是常见的悲痛与生存的故事,提升到心灵探索的高度。其结果便是这部闪闪发光的、简约的小说,在书中的某些瞬间,日常生活近乎神秘。

——珍妮弗•伊根,《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这部小说理当像诺拉倾听贝多芬音乐一样细读。它让你陷入沉思……我们与韦伯斯特一家的关联使我们想象他们在那里,生活着,渴望着,炉上的火劈啪作响。

——《卫报》

托宾精确的散文和对情感细微之处的关注,都在这本书中得以最佳呈现。

——《旁观者》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个人对托宾的喜爱仍然比较狭隘,三年来读遍了托宾作品的所有中文译本,最喜欢的仍然是《大师》《母与子》以及《一减一》。 翻开这本书,跟随刚丧偶的诺拉经历各种琐事,到结尾才留意到她已经历了三年。合上这本书,我的心并没有像诺拉一样释然,反而强迫症发作一般不断怀疑自己...  

评分

评分

科尔姆·托宾小说中的两个悖论,让我们不得不重新看待这位爱尔兰小说家。重新从其写作手法中觅得答案。 技法与情感 我们可以借用两个词汇——“脑力”与“心力”——来简单地划分小说家。如果说脑力小说家依靠开发脑力来完成高超的小说叙述,那么心力小说家则在探索小说表层...  

评分

评分

除了《玛利亚的自白》和《空荡荡的家》,九久读书人策划出版的科尔姆•托宾的作品,我几乎都读过了。读一本就用文字嘀咕一篇,唯独《大师》,所写的美裔英国作家亨利•詹姆斯,虽然蜚声全世界,我却相当不熟,科尔姆•托宾心目中的大师却偏偏是他,他写得怎么样?我怎敢...  

用户评价

评分

托宾擅写shadow下的人和生活,高明得你无法判断他是否有意为之地制造距离与神秘感。闲闲一笔带回过去的日子,婚前和女友们的恩怨,婚后夏夜的啤酒和谈笑,幽灵是存在的,但他秘而不宣。Joan Didion的丧恸他读过,但他从不横剖Nora的丧恸,他写的是流逝的时间,与周围人的亲疏远近。没有人体解的决定就不解释了,我们眼看她一点点活得更自在,也希望让两个儿子更自在,一点点重掌生活的自主权,但不是强势的。偶尔一点惊心动魄,是在雾气迷蒙的海滩上对幽灵的渴盼,在音乐课上点一句这是亡夫未曾涉足的地方,是在大女儿带男友回来时不期然的打扮,被洞穿的心事。依旧不解释。就是这不解释让人心甘情愿地跟随,心甘情愿在回忆与旧地间与命运共处,误以为我们也走出了阴霾,误以为我们也走出了伤痛。

评分

最后一章诺拉在梦中和丈夫一番对话并执着于让人相信是真的,终于让我恍然大悟:读前面的故事痛苦么?痛苦就对了,因为诺拉一直都活在失去丈夫的阴影里。读一个不快乐的女主人公的故事,自然是痛苦的。

评分

可能时机不对,一直没认真读进去。但看完后回味起来很棒,尤其是结尾,尽管语言依旧平实,但有一种情绪被压抑后忽然间彻底爆发的宣泄

评分

在往返的火车上分两次读完,每次读托宾都是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文笔之克制,情感之细微,气氛之氤氲,很难想到还有谁能做到如此地步。奇特之处在于,书中多名配角形象鲜明,而主角诺拉始终面目模糊,如同游离在外,托宾用浓墨背景来陪衬中心的留白,使丧失更显丧失,悲痛愈显悲痛。

评分

很奇怪,对丧夫之痛写得隐忍克制。倒是关于母亲死之后的那几个段落来得更让人动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